不過這些學生誰也不肯走,都圍著她詢問,“周老師,林樓到底怎么回事兒啊?他怎么和貝大師一起過來了?”
“我也不知道。”周瑞瓊也答不出來,難道是因為那篇論文?或者那份設計被貝大師看上了?不應該啊,貝大師這幾天應該在忙香山飯店的事情吧?那有時間理會這些?
“好了,好了,都別猜了,等林樓回來就知道了,現在趕緊去吃飯,然后回宿舍休息,把精神都養好了,到了會場才能展現咱們的風貌。”
回去的路上,幾乎所有同學都在猜測林樓和貝聿銘坐一輛車的原因,他們都不知道,這只是貝聿銘對林樓的設計產生了興趣,專門請他到車里交談而已。
吃過飯回到宿舍,盡管都早早地躺在床上,可誰也睡不著,滿腦子都是林樓從貝聿銘車里下來的那一幕,到了一點半,文軒思就和其它班干部一起挨個宿舍叫人了,催著大家洗了把臉,才恢復了幾分精神。
到了大禮堂,以班級為單位坐好,又等了一會兒,貝聿銘等人進入禮堂,全體起立熱烈鼓掌歡迎,而林樓則在掌聲中跟隨吳委員他們一起在第一排就坐。
“尊敬的各位嘉賓,親愛的同學們,我們很榮幸地邀了全球著名建筑師貝聿銘先生來為大家演講,貝聿銘先生祖籍廣州、出生于蘇州…….”吳委員親自登臺,向大家介紹了貝聿銘的生平經歷和主要成就,然后請他登臺演講。
“雖然我此前的建筑作品大多都是在美國完成的,但我始終記得,我來自中國,蘇州的園林、徽式的馬頭墻……這些古老的中國建筑樣式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腦海里……”
“.…..中國的建筑要有中國的面孔,要貼近中國人的生活,建筑和生活聯系密切,中國人的喜歡與西方人不同,因此不要完全照抄西方人的東西……”
“.…..中國建筑應該走那條路,我想應該走中國的路,這條路是中國的,與歐美國家截然不同……”
貝聿銘在演講中介紹了西方最新的建筑理念,闡述了對中國建筑的熱愛,并鼓勵大家走出屬于中國建筑師自己的路來,演講持續了一個多小時,結束之后,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再次感謝貝聿銘先生精彩的演講,貝先生的演講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啟發,相信你們也是一樣……”吳委員再次進行了感謝,然后宣布下一環節,“相信大家聽了貝先生的演講之后,都有很多問題,那么接下來就是提問環節,誰有問題可以舉手。”
話音剛落,許多同學都舉起了手,就連一些青年教師也同樣高高舉起右手,希望能獲得和大師對話的機會。
“第三排第二個男生好了。”貝聿銘選了一名同學。
“謝謝貝大師,我…..我想問的是,您覺得,如今的中國,能不能誕生世界級的建筑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