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建筑界一樣,期刊雜志內部也喜歡用簡稱,把某編輯成為某編,比如劉編、張編什么的,但是有些姓氏就不能直接簡稱了,比如牛編輯、楊編輯、馬編輯、陸編輯什么的,這要是一簡稱豈不成了牛鞭、羊鞭、馬鞭、鹿鞭?
知道的這是編輯室,不知道的還以為一群準備去大保健的中年男人到了燒烤攤,想要先補一補來著。
胡編輯簡稱起來聽著有點像虎鞭,這就霸氣多了,如果發音準確,那就是胡編,似乎也不太好,不過等混到總編輯就好多了,胡總編還是很好聽的。
“牛編輯您好,胡編輯您好!”所以林樓沒有用簡稱,不知道的還好說點,知道還這么叫就不禮貌了,上前和他們一一握手。
“林工還真是年輕啊,在咱們建筑界出現這么年輕的天才建筑師,確實少見。”這樣的稱呼贏得了他們的好感,臉上的笑容也濃了幾分。
“是啊,要說數學界出現十**歲的天才一點兒也不稀奇,伽羅瓦二十歲發明了群論,阿貝爾二十四歲完成了阿貝爾定理,但是在建筑界,如此年輕就卓有成果的,似乎就只有賴特和密斯-凡-德羅了。”牛瑞笑著夸贊道。
既然是有求于人,肯定得說點好聽的,在期刊雜志上班的人自然要見識廣博一些,這番話說得林樓心里很是舒坦。
他謙虛地回應,“賴特和密斯都是留名史冊的大師,我可不敢和人家比啊!”
客套一番,彼此對對方的印象都不錯,然后徐家平替他們說明了來意,“咱們幾個在翻譯外國建筑大師理論著作的消息慢慢傳出去了,現在建筑界好多人都想早點看到成果,所以牛編輯和胡編輯就過來約稿了,想讓咱們先發幾篇文章,簡單地介紹下這些大師的理論和作品,好讓國內建筑界早日接觸到這些先進理論。”
《建筑師》雜志前年才剛剛成立,所刊登的內容以建筑理論為主,正需要這樣的文章,而且一家新創辦的期刊想要在競爭中存活下來可不容易,所以他們就想了很多辦法,創辦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是一個辦法,有助于擴大在學生屆的影響。
但是學術雜志的命脈終究還是高質量的文章,而如今《建筑師》雜志才剛起步,號召力不夠強大,所以就算是林樓這樣的年輕人,他們也會主動上門約稿。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林樓手上握有他們急缺的資源,現如今國內其他地方可沒他這兒這么多外國建筑理論專著,只要能搞定他們,很長一段時間就都不用為文章和讀者發愁了,國外最新建筑理念,正是國內建筑界翹首以盼的。
“之前因為種種原因,我們和國外建筑界尤其是歐美建筑界的交往出現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中斷,對五十年代之后的西方建筑理念和發展幾乎沒有太多了解,只能閉門造車,雖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可和西方建筑界的差距還是在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