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追上人家,就得先學習人家的先進理念,但絕大多數建筑界人士都缺少直接從國外購買專著的能力,也沒這個錢。”甚至還有可能買回來看不懂,因為過去的外語教學俄語的比例比較重,建筑界又在學蘇聯,就更是如此,著作來還是比較吃力的。
“所以我一聽說林工你們準備大量翻譯西方建筑理論專著,撰寫《外國近現代建筑史》,我們雜志上上上下下都感到高興,諸位可是為國內建筑界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啊!”牛瑞上來就送上了一頂高帽子,聽得眾人心里美滋滋的。
“剛才我看了幾篇諸位翻譯的稿子,水平很高,翻譯用詞準確,語句簡潔流暢,等《近現代外國建筑史》出版之后,全國建筑界、學界人士肯定會搶著買。”這幾乎也是必然的,現在國內這塊還是空白,只要書的質量不是太差,每個設計院、每個建筑系肯定都是要買幾本回去認真研究的。
“我們也只是做了一點兒微小的工作,如果能給同行們稍微提供一點兒便利,我們就很高興了!”胡忠平被他夸得有點臉紅,趕緊謙虛地說道。
牛瑞夸完了,胡祥又接著說道,“不過這本書成稿還得一段時間,建筑界的同行恐怕有點等不及啊,所以我就想請各位,在已經翻譯好的稿子里,選取一些重要的片段,寫成文章,發在我們雜志上,讓同行們先睹為快。”
“無論是某位大師的簡介,還是某座經典建筑作品的分析解讀,還是某種新建筑理論轉述都可以!我們來者不拒!”說完胡祥又嘆道,“哎,誰能想到呢,我們還沒來得及學習現代主義建筑這三十年來的發展,現代主義就已經開始過時了,后現代主義已經興起,我們要補的課實在是太多了。”
“是啊,我們在看這些專著的時候,上面那些六七十年代的建筑作品讓我們簡直有點瞠目結舌,以前完全沒想過,建筑還可以這么做!”李慶熙要是心有戚戚,特別是巴拉甘的花園公寓,讓他大開眼界。
“這是好事,我們肯定愿意支持。”林樓爽快地答應下來,發文章這可是好事,徐家平、胡忠平、李慶熙他們這樣的青年教師,也正需要用一篇篇文章來幫自己積累資歷,自己完全沒理由阻止他們。
“我整理下巴拉甘的園林景觀理念,寫篇文章吧!”
“我分析下路易斯-康的費城賓州大學醫學研究實驗中心,這件作品在建筑的功能分區上,簡直是太經典了!”
“我偷個懶,給大家介紹下凱文-羅奇的經歷吧!”
大家伙就等著林樓這句話了,馬上報出了自己的文章計劃,牛瑞一一記錄下來,然后看向林樓,“林工,要不您寫一篇外國當代建筑理論發展的文章?”
這可是篇大文章啊,林樓聽了后在心里嘀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