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的古根海姆博物館,則由扎哈-哈迪德在競標中取勝,只是一直到扎哈去世,這座建筑似乎還沒有建成。
果然,藝術館、博物館才是最適合建筑師恣意發揮想象力的項目啊,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參與這樣的項目,那一定很有趣吧?
“趙先生,關于為香山飯店創作的作品,有什么想法沒有?”都是書畫界的人士,在飯桌上免不了要聊起這個。
“我還沒去現場看過,沒最終下定決心!不過根據聿銘兄給我看過的設計效果圖,還有當年來香山寫生時候的回憶,我覺得這幅畫不能用我之前慣用的色彩組合來描繪,最好是黑白山水。”趙無極雖然還沒有確定最終方案,不過大概的方向已經有了。
在酒店休息一晚,貝聿銘就帶著趙無極等人匆匆趕往現場,雖然林樓給他匯報施工一切順利,但如今沒有便捷的網絡,就算拍照郵寄過去也得很長時間,所以貝聿銘很難及時了解項目的動向,考慮到國內施工單位的水平,他還是有些擔心的。
不過到了工地現場一看,貝聿銘頓時放心了,“對,就是這個樣子,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他臉上綻開笑容,依次看過那些貼著墻面磚的墻壁,用磚塊和鵝卵石鋪成的步道,種種細節都讓他感到無比滿意。
“這都是林工盯著我們干的,剛開始我們還有些不太理解,不過等做出來之后才發現,果然比我們原來預期的要好得多,細節真的重要啊!”聽到貝聿銘的親口夸贊,李蘭舟覺得自己過去的辛苦都值了。
“你們的施工質量很高,如果后期一直能保持這種水平,香山飯店一定會成為經典的!李指揮、小林,這段時間你們辛苦了,等項目落成之后,我一定要給你們敬酒!”貝聿銘現在開心極了,看著逐漸成型的建筑,他感覺自己對東方建筑精髓的把握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貝聿銘參觀地很滿意,趙無極在現場看了幾天之后,也找到了創作的靈感,他在香山飯店的大堂里,把大幅畫紙鋪在地面上,開始創作。
這也是他的創作習慣,喜歡將大幅畫布鋪于地面而不是畫桌上作畫,在無拘無束中盡情揮灑。
貝聿銘、林樓、顧為民還有陳仲虎等人在一旁觀看,貝聿銘不時微微點頭,這不是他唯一一次和趙無極合作,在新加坡新加坡萊佛士城主樓大堂的墻壁上,趙無極留下了自己的畫作;蘇州博物館新館開幕,趙無極也贈送了六件畫作。
林樓雖然不是畫家,但審美觀還是有的,這種墨色灑在白色畫布上的感覺,不就像是夜色中的雪景嗎?趙無極是在用油畫里抽象的手法來表現國畫的黑白意境。
他們倆人看懂了,陳仲虎卻是滿頭霧水,忍不住脫口而出,“這也叫畫?這種畫我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