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到了上海,由于歷史的原因,這里有太多值得一看的老建筑了,林樓雖然在后世來看過很多次,但現在去看依然會有不同的收獲。
1843年,上海正式開埠,作為遠東貿易中心登上歷史舞臺,許多國家在上海劃出了租界,并開始修建房屋;其后,外國商人、西方的軍政界人士、滿清官員貴胄都開始搬進租界大興土木。
這一時期的洋房主要受歐洲建筑風格影響,同時融合了中國園林的風格,講究排場,布局鋪張,內部裝修極盡奢華。
到了滿清滅亡之后,租界開始擴張,世界各地的權貴、來魔都淘金成功的冒險家、下野的軍閥等等,都紛紛涌入租界;而這時候,以鄔達克為首的建筑師開始盡情地揮灑自己的天賦,在上海留下了許多經典建筑作品。
他們建造了一批風格迥異的洋房,時尚和享樂成為這一時期的主題,電梯等新科技成果開始出現在這些洋房里,有些甚至還帶有網球場和游泳池,這些富豪們在租界的洋房里醉生夢死,和多災多難的中華大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解放后,九成以上的洋房都收歸國有,一直到98年才開始買賣,到林樓穿越過來的那個年代,上海一共有四五千套老洋房,其中私有產權的只有二百套左右,而產權清晰、可以出售的僅有一百套。
這些老洋房一旦放出出售的消息,都會引起上海甚至全國頂級富豪的追捧,賣出十幾億甚至幾十億一點兒也不稀奇。
只是這些房子大多屬于文物建筑,可以進行買賣,但必須維持房子的原貌;日后曾經爆出過新聞,巨鹿路888號的洋房被購買者推倒蓋了新房,法院對業主罰款人民幣3050萬元,責令其在10個月內恢復建筑原狀,許多管理部門的官員也被追責。
讓林樓說,業主的這種行為絕對是買櫝還珠,老房子所蘊含的歷史印跡才是最寶貴的東西,拆了這些可就沒有了。
一邊回想著上海的知名老洋房,一邊規劃游覽線路,火車到站后,林樓從車站出來,就看到鄭偉明在向他招手,讓他意外的是,于兵兵也在旁邊。
“你怎么也在上海?”和鄭偉明打過招呼之后,林樓好奇地問道。
“我伯伯在上海工作,堂妹讓我暑假過來玩幾天,到了之后想起偉明也在上海,就去找他了,然后從他那兒聽說你要過來,就一起來接你了!”于兵兵面帶微笑說道,眼神里帶著一絲喜悅,似乎能為在其他地方碰到林樓而感到高興。
“對了,你要不要去見見我伯伯?”話剛說完于兵兵就意識到有點不對,連忙改口道,“我伯伯在上海團委上班,團委的辦公樓就是馬勒別墅,我覺得你既然是建筑系的學生,肯定想好好看看馬勒別墅。”
“我畫了好多張馬勒別墅的圖來著,可惜只能在外面看,看不到里面的結構,小樓,既然小于有關系,咱們就去里面參觀下吧?先到我家吃頓飯,把東西放下,然后咱們一起去!”鄭偉明也想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