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啊!”有這樣的機會,林樓自然不會拒絕。
到了鄭偉明家里,和他父母打過招呼,吃了一頓地道的本幫菜,然后把行李放下,在上海的這幾天,林樓就打算住在這兒了。
現在酒店業可沒有日后那么發達,人們前往某個城市,一般都會投靠親友,要是林樓不住在這里,鄭偉明就該有意見了。
吃過飯后,他們便來到了陜西南路的馬勒別墅外;1919年,猶太人馬勒來到上海,通過賭馬撈取了第一桶金,隨后涉足航運業,漸漸成為上海灘赫赫有名的大亨。
1926年的上海,馬勒的小女兒做了一個非常神奇的夢,在夢中,她夢到自己擁有一座“安徒生童話般的城堡”;于是馬勒決定按照女兒夢中的情景建造一幢住宅,這幢住宅,不僅有女兒的夢,也要紀念自己早年的冒險生活。
他請來了設計師,在陜西南路30號設計了這座有著北歐建筑風情的城堡式別墅,并投入巨資,于1936年完成。
別墅剛建成后不久,就遇上了抗日戰爭,馬勒一家也離開了這個夢中的城堡;1941年日本人進入租界后,馬勒一家被趕往集中營,別墅成了日軍的俱樂部;抗戰勝利后,這里又成了國民黨的一處機關;解放后,這里成為團市委的辦公樓。
馬勒致富主要還是老航運,所以他把住宅裝修得酷似一條豪華的郵輪;別墅的大門很小,走進去,就看到這個色彩斑斕帶著童話色彩的別墅,挪威式的尖塔、哥特式的尖頂、中國式的琉璃瓦、老虎窗、泰山面磚、彩色花磚、隨處可見的佛龕匯聚一堂。
到處都雕著美麗精致的圖案,室內穹頂上裝有彩色玻璃,高低不一的塔尖構成了神秘奇妙的輪廓,各種風格融合在一起,卻不顯得違和。
進入里面,一幅幅木雕畫面全是船隊的海上情況,就連地板,也用細細的木條拼出了海草、海帶的圖案,最細的只有幾毫米寬。
主樓南立面上有三個垂直于主屋脊的造型優美、裝飾精細的雙坡屋頂和四個老虎窗,連同東西兩座四坡屋頂交織在一起,宛如一座華麗的小宮殿。中間雙坡頂的裝飾木構件清晰外露,構件間抹白灰縫條,比較典型地表現出了斯堪的那維亞情調的鄉村建筑風格。
所謂的老虎窗其實就是在斜屋面上凸出的窗,是英語ROOF的滬語諧音讀法,類似的音譯建筑術語還有很多,比如馬賽克磚等等。
林樓一邊給鄭偉明和于兵兵解說各種設計的巧妙之處,一邊上樓,來到了于兵兵伯父的辦公室,見面之后,先感謝他允許自己進來參觀,然后稱贊道,“在這樣的地方辦公,感覺一定很好吧?”
“嗨,好什么啊,現在單位的人是越來越多,這地方已經不夠用了,大家都想搬出去,可一時半會兒找不到這么大的地方啊!”于冰冰的伯父搖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