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結束后的第二天,黑川紀章便如約來到林樓的四合院里進行參觀交流,一進來,他就饒有興致地打量著院子里的一切。
“我一直認為建筑的地方性多種多樣,不同的地方性相互滲透,構成了現代建筑不可缺少的內容,我在日本設計的項目,幾乎都是日本民族文化與西方現代文化的結合,從這套院落可以看出,林桑您的設計理念和我的頗有共通之處啊!”
“這套四合院的設計,也參考了一些江南民居的元素,而江南民居中有一種特殊的建筑形式叫做廊棚,這做法的初衷是使商家貿易﹑行人過往免受日曬雨淋之苦,這種應用除了給行人帶來行動上的方便外,還連接了室內外,充分與自然溝通,和您的灰空間理論不謀而合。”
灰空間是黑川紀章提出的建筑理論,也稱之為泛空間,其本意是指建筑與其外部環境之間的過渡空間,以達到室內外融和的目的,比如建筑入口的柱廊、檐下等,也可理解為建筑群周邊的廣場、綠地等。
這種理念在建筑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尤其受到日本建筑師諸如安藤忠雄等人的喜愛,林樓借著這套四合院談到了黑川紀章的得意理念,讓他很是高興。
“在日本建筑領域,與常人關系最密切的灰空間恐怕要數住宅的玄關,它與客廳等其他空間的界定有時很模糊,但就是這種空間上的模糊,既界定了空間﹑緩沖了視線,同時在室內裝修上又成為了各個戶型設計上的亮點,為家居環境的布置,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黑川紀章同樣用日本的傳統建筑做例子。
他饒有興致地說起了自己創立灰空間理論的由來,“我當年讀書的時候接觸到日本茶道創始人千利休闡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紅﹑藍﹑黃﹑綠﹑白混合出不同傾向的灰色裝飾建筑,我覺得這種理念非常有趣,于是就做了專門的研究。”
“并把這種理念從單純的色彩延伸到空間之中,就像灰色是黑白的過渡色一樣,‘灰空間’就是封閉空間與開放空間的中介,或者說是內容與功能不同的空間之間的過渡空間;由于它的存在,沖破了封閉空間的制約而爭取與戶外空間取得更加廣泛的聯系,從而使主體與客體情景交融。”
“這是我們東方建筑文化獨有的理念,西方的建筑總是過于強調建筑和自然的界限,而我們東方建筑文化則更強調建筑和環境的融合!”林樓拿出了香山飯店的圖紙,這一點也是他當初特意和貝聿銘強調過的。
“的確如此,也唯有貝先生這樣出生在東方的建筑師才能設計出這樣的作品,如果換成歐美的那些建筑師,做出來就是另一個樣子了,恐怕會辜負香山的美景啊!”香山飯店的設計中也頻繁地使用了灰空間,讓黑川紀章贊不絕口。
等將來看到秀美術館的時候,估計你會更加高興吧?貝先生在秀美術館中那段靈感來源于《桃花源記》的通道,絕對是灰空間理論的巔峰呈現。
雙方的理念契合,那么接下來的談話就更愉快了,黑川紀章興致勃勃地點評著林樓的作品,從后庫中學教學樓到林州大學圖書館,再從香江山頂俱樂部說到皮爾-卡丹拉德芳斯新旗艦店,“……哈哈,磯崎桑對你這件作品可是贊不絕口啊,回去后跟我們說了好多次,這也是我答應來清華做交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您的中銀艙體樓也讓我大開眼界,在此之前我完全沒有想到建筑還可以這么做!”于是交談愉快地進入到商業互吹環節。
中銀艙體樓黑川紀章1972年的作品,這幢鳥巢式的建筑幾乎成了他的商標,黑川紀章用140個6面艙體懸掛在兩個混凝土筒體上,組成不對稱的、中分式樓。
在仔細琢磨的小房間里,配有磁帶收音機,高保真音響,計算機和浴廁,沒有一寸多余的空間;建造永久性的結構,然后插入居住艙體,后者可以隨時更換,以此來保持整棟建筑的新陳代謝,這也是“新陳代謝主義”的核心理念。
雙方在建筑理念上并不完全相同,但也頗有共通之處,于是這聊天就很愉快了,倆人甚至從單純的建筑設計聊到了城市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