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下方則是兩塊幾何造型的雕塑,用刻意做了銹蝕效果的鋼材打造,鏤空雕刻著17181位戰士的名字。
整座紀念碑恢弘大氣,充滿了悲壯的感覺,在黃昏的余暉下,這位無名烈士渾身散發著青銅的輝光,看起來宛若神邸。
下方先鋒的ASCII字符畫藝術與古老傳統的遇難者名單墻融合為一,技術與方法在變,對先烈的緬懷與對戰爭的憎惡不變。
這座雕塑與2020年建成揭幕,在觀看揭幕儀式照片的時候,林樓忍不住感慨,老毛子的底蘊果然雄厚,別看他們現在落寞了,但那種骨子里的審美觀還在,偶爾顯露一二,就能拿出如此精彩的作品來。
與之相比,國內的經濟水平雖然已經遠遠把老毛子甩在身后,可要說起審美觀來,那可真是一言難盡,在這方面的積累,和老毛子確實還有不小的差距。
當然,這也不是說類似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造型不好,方柱形的紀念碑看起來莊嚴肅穆,雕刻碑文也跟方便。
但是,從審美的角度來說,同樣的東西看多了總會覺得膩,所以林樓并不想模仿再采取這樣的造型了,或許可以參考勒熱夫紀念碑的方式,使用雕塑的手法來設計這座紀念碑。
直接抄襲勒熱夫紀念碑自然是不行的,雖然這座堪稱偉大的紀念碑還沒有出現,但林樓心坎里過不去,而且中國的軍歌里可沒有白鶴象征出征未歸的無名英雄的說法,你照搬過來怎么和謝鐵平、邢少德、劉炳才他們解釋?
“你幫我個忙,把你記得的所有軍歌的歌詞都幫我寫下來,要是有記得的詩歌也可以。”林樓小聲對于兵兵說道,她一向喜歡唱歌,而且出身軍人家庭,對這些肯定很熟悉。
安德烈-科羅布佐夫和康斯坦丁-福明可以從歌詞中找到靈感,說不定我也可以,萬一一下就遇到能讓人靈感迸發的字詞了呢?
“好!”于兵兵沒有詢問原因,她大概也猜到了,從林樓那里拿過紙筆,認真地寫了起來,先從時下流行的軍歌寫起,《再見吧媽媽》、《相會在攀枝花下》等等。
在于兵兵默寫歌詞的時候,林樓則在繼續翻閱那些烈士的相關資料,試圖從他們的英勇事跡中尋找靈感。
這些資料文字簡單,但看起來卻讓人忍不住鼻子泛酸,眼圈兒泛紅,這些犧牲的戰士中,許多都是和自己差不多大,甚至還有比自己小的,他們原本應該享受和平幸福的生活,但是為了更多祖國人民的幸福,他們犧牲了自己。
林樓強忍著淚水看下去,或許是他心情太亂了的原因,一直到天黑要吃晚飯的時候,他還是沒有找到靈感,暫時放下資料,看了一遍于兵兵默寫出來的歌詞,他依舊沒有找到。
“小林,別太累了,也不差這一天兩天的功夫,走,我們一起去吃飯吧!”謝鐵平拍拍他的肩膀說道。
“哎呀,你看我這腦子,差點忘了,小林,你們倆住的地方解決了沒有?要是沒有的話,我來幫你們安排!”邢少德從文件中抬起頭來,一拍腦門問道。
“來的時候已經找好了,就住在咱們縣招待所里面!”小縣城的招待所條件肯定不怎么好,不過在這種環境下,林樓和于兵兵誰也不在乎這些,條件再不好,還有前線士兵待的貓耳洞差?
“那就好!走,我帶你們吃飯去!”邢少德帶著他們到了縣政府的食堂,帶他們吃了簡單的晚飯。
吃完飯他們回辦公室繼續工作,他們這個縣城靠近前線,相關工作很是繁忙,所以建設烈士陵園的任務,就只能靠他們幾個了,協調物資、安排工人,還有工人的工具、食宿等問題繁瑣之極,光靠他們幾個人,一天四十八小時都不夠用,怎么可能早早地回去休息呢?
林樓和于兵兵也跟他們一起回了辦公室,繼續剛才沒完成的工作,邢少德他們勸了幾句,見他們態度堅決,也就不再說了。
過了一會兒,辦公室里的電燈滅了,如今的供電可不穩定,小縣城尤其如此,邢少德等人早已習慣,點亮了油燈繼續工作。
林樓就這昏暗的燈光繼續翻閱資料,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翻了這么多資料,終于找到了靈感。
這位犧牲戰士的英勇事跡,讓他想起了這場戰爭中的一張經典照片,雖然事跡的細節有所不同,但大致情形是一樣的。
這張照片就是明年才會出現的“不倒的紅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