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戰役中一共有四十多萬紅軍戰士犧牲,七十多萬人受傷,蘇聯紅軍用巨大的犧牲牽制了德軍大量兵力,間接導致了第六集團軍的覆滅,對德軍技術人員與精銳士兵的造成了巨大的打擊,戰略價值不可估量。
為了紀念偉大的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勒熱夫戰役的陣亡士兵,在一些退伍軍人的倡議下,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兩國決定在這里修建一座紀念館。
烏克蘭雕塑家安德烈-科羅布佐夫和建筑師康斯坦丁-福明負責這座紀念館的設計工作,他們從蘇聯著名歌曲《白鶴》中找到了靈感。
“有時候我總覺得那些軍人,
沒有歸來,從流血的戰場,
他們并不是埋在我們的大地,
他們已變成白鶴飛翔。
他們從遙遠戰爭年代飛來,
把聲聲叫喚送來耳旁。
因為這樣,我們才常常仰望,
默默地思念,望著遠方。
疲倦的鶴群飛呀飛在天上,
飛翔在黃昏,暮靄蒼茫,
在那隊列中有個小小空檔,
也許是為我留的地方。
總會有一天我將隨著鶴群,
也飛翔在這黃昏時光。
我在云端像鶴群一樣長鳴,
呼喚你們,那往事不能忘。
有時候我總覺得那些軍人,
沒有歸來,從流血的戰場,
他們并不是埋在我們的大地,
他們已變成白鶴飛翔。”
這首歌抒發了對出征未歸的無名英雄的贊頌之情,用這個作為主題來建造紀念碑再合適不過了。
這座25米高的青銅紀念碑矗立在一個10米高的山丘之上,幾公里之外就能看到它,主體上部是一名普通士兵,眼神堅毅,微微頷首,手持**沙沖鋒槍,直視前方,其下部由一群飛翔的白鶴組成,逐漸消散隱去。
那些白鶴就像那首歌里唱得那樣,象征著那些犧牲在勒熱夫戰役中的軍人,并不是埋在祖國的到底,而是已經變成了白鶴,正在天空中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