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扎哈建筑事務所、赫爾佐格德梅隆建筑事務所、福斯特建筑事務所、安藤忠雄建筑事務所等等都屬于這一類型,他們的業務范圍遍及全球,全世界的業主都想找他們做設計,并為他們送上高昂的設計費。
所以他們能同時在全球操作十多個甚至數十個項目,要是干得好的話,建筑事務所的年營業收入超過上億美元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兒。
而在國內,張永和,馬清運,劉家琨、朱锫,馬巖松,張軻,莊子玉,李虎+黃文菁,董功,徐甜甜,林兵,華黎,Neri&Hu,劉宇揚,祝曉峰,正在成名路上的有阮昊,孟凡浩,水雁飛,熊星,王碩,韓文強,趙楊,劉陽等等也算是這一類型。
這些明星建筑師可謂是平臺與個人努力兼具的典范,他們擁有好學校,好工作單位,好老師,好設計水平,好核心團隊,還有好運氣,好的時代背景。
同時還有個人的努力,悟性,解決問題能力,受過的挫折,吸取的教訓,個性的優缺點,家庭背景的影響等因素,綜合影響下才有了日后的成就。
傳聞木心美術館,建筑施工時找的當地工人,但工人根本不知道清水混凝土建筑怎么弄,林兵就帶工人去上海看正在施工的安藤做的保利大劇院,看完回來再打樣,經過大量試驗實踐才最后搞定。
再從日后影響力頗大的馬巖松的經歷來看,他的本科學歷倒是平平無奇,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在建筑界算不得什么,遠比不上老八校,不過卻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地處北京,對開闊眼界極其有利。
在北京積累了一段時間后,馬巖松順利進入耶魯大學攻讀建筑學碩士,算是走出了通往明星建筑師的第一步,在校期間獲得優秀設計畢業生獎,算是有了小小的名聲,其后獲得美國建筑師學會建筑研究獎金。
又先后在扎哈-哈迪德事務所和紐約埃森曼事務所工作,完成了成為明星建筑師的第二步,擁有了在知名建筑事務所工作的經歷。
在此期間,他不僅完成了本職工作,還在不斷參加各種建筑設計競賽,先后完成浮游之島、夢露大廈、北京2050、胡同泡泡32號、鄂爾多斯博物館等項目,引起業界矚目,為成立自己的事務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番經歷讓他不僅在國內擁有巨大的聲望,同時在國際上也頗有影響,成為中國少數能在國外拿下大項目的建筑師,先后拿下了美國芝加哥盧卡斯敘事博物館、加拿大夢露大廈、羅馬71ViaBonpagni公寓等項目。
而林樓雖然缺少世界級建筑名校的求學經驗,但香江山頂俱樂部國際建筑設計競賽一等獎、威尼斯建筑雙年展金獅獎還有美國建筑學會金獎,以及同貝聿銘、格姆鮑贊巴克、黑川紀章、磯崎新等人的良好關系,都讓他已經具備了一定國際聲望,如今正走在成為明星建筑師的快車道上。
這種事務所是否成功,和明星建筑師的咖位息息相關,從小咖到大咖,設計費一路走高,但是絕對不能走低,低了就失了咖位,掉了身價,梁志天日后就犯了這種錯誤,導致前期的積累迅速貶值。
但設計費要收得高,還要甲方愿意付&長期付,除了設計師自身品牌的溢價外,明星建筑師的設計還得有其獨到的商業價值的,說白了每個大師都有自己的獨門功夫,能夠讓甲方的項目增值,讓甲方老總滿意,這才能讓甲方買單,不然過度放飛自我再大師也就是一錘子買賣,還壞了口碑。
簡單的來說就是不能為了藝術而藝術,不要犯密斯-凡德羅在范斯沃斯別墅中的錯誤,如此才能長期維持逼格不墜。
同時也不能只是追求項目商業利益最大化落了俗套,還是要有一個平衡,要有自己的個性在設計里。
一個正循環的小型明星事務所,一年5個項目,2-3個能造出來,設計費逐年遞增,項目量保持穩定,加價不加量,這就非常好了;完全體的超級牛逼大型明星事務所,一年全球50個項目,20-30個能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