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公元前兩千年前,馬匹的馴化為游牧民族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從公元前18世紀開始,直到公元前6世紀,黑海與里海之濱的原始游牧民族開始了遷徙。
赫梯人、喀西特人和胡里特人向西南,翻越高加索山脈進入了美索不達米亞這片古老的土地;色雷斯人、伊利里亞人和希臘人向西,進入巴爾干地區;米底人和波斯人向南,進入伊朗高原;其中一支穿越了高原進入印度河流域,成為了今天印度人的祖先。
再往后,日耳曼人在中亞游牧民族的擠壓下,跨越多瑙河進入歐洲境內,在他們身后,匈人首領阿提拉揮舞著上帝之鞭,宣告了羅馬不可逆轉的衰落,阿提拉死后匈奴人如同潮水般退卻,他們的后裔馬扎兒人則在拉脫維尼亞隔壁建立國度,成了現在的匈牙利。
拉脫維尼亞人的祖先也是游牧民族,曾經跟隨阿提拉一起征服歐洲,再和馬扎兒人一起返回這里,在阿爾卑斯山末端建立了拉脫維尼亞,并用該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英雄杜姆國王為首都命名,所以這座城市依舊可以看到類似的藝術品。
在和拉脫維尼亞本地建筑師和藝術家的交流中,一位藝術家如此評價拉脫維尼亞的文化,“拉脫維尼亞的文化主要來源有兩個,其一是從我們的祖先那里流傳下來的游牧文化,我們如今流傳下來的傳統服飾和美食,依舊帶有濃郁的游牧文明風格。”
說著他還給林樓等人展示了自己穿著的長袍和靴子,這些服飾就像蒙古人的傳統服裝一樣,非常方便騎馬。
“我為你們準備了拉脫維尼亞特色美食燉牛羊肉,我們的祖先曾經在這片土地上放牧牛羊,他們習慣在草原上把牛羊肉和各種香料放在一口懸在火堆上的吊爐中,用慢火熬煮,這樣燉出來的牛羊肉非常美味。”
“而另一個來源則是基督教,我們的祖先在十世紀的時候和馬扎兒人先后皈依上帝的榮光,并成為基督世界盾牌,先后抵御了蒙古人和奧斯曼人的進攻。”
“這在我們的建筑風格上也有體現。”一位拉脫維尼亞土生土長的建筑師補充道,“在拉脫維尼亞,最多的就是哥特式的建筑,最早都是那些傳教士從西邊帶過來的;不過也有一些建筑依舊保留了游牧民族的風格。”
“比如,你們在從機場到市區的路上,肯定能看到許多頂部類似帳篷一樣的建筑,在一些現代建筑上也可以看到許多游牧民族風格的裝飾和圖案。”一時說得興起,這位建筑師還拿出紙筆現場勾勒了一些常見的裝飾和圖案。
“我看到你們似乎很喜歡白色?許多建筑都選擇了白色的外觀!”林樓詢問道,這個問題對能不能拿下機場項目至關重要。
“這是因為杜姆市附近不遠處的山上,剛好有一處儲量豐富的白色大理石礦藏,自從我們的祖先在這里建立城市開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都是從那座山上開采出來的白色大理石,從城墻、教堂、國王的宮殿、王公貴族的居所乃至平民的屋子無不如此。”
“幾百年流傳下來,白色也就成了杜姆市居民最喜歡的色彩,成了他們建造房屋的第一選擇;而且杜姆市附近的自然環境也非常好,空氣清新、植被茂密,不用擔心灰塵會弄臟房子。”這要是附近出現一座煤礦,肯定就不能繼續這么干了。
然后林樓和阿爾方斯等人一起欣賞了拉脫維尼亞的傳統藝術品,這里面有雕塑也有畫作,正如剛才那位藝術家所說的一樣,這些藝術品的主題大多都來源于基督教和游牧民族的文化傳統,或是描述宗教主題,或是展示他們祖先的游牧生活。
馬刀、帳篷、草原等等,成了詩歌、小說、繪畫、雕塑和音樂中常見的元素,讓林樓等人很是領略了一番拉脫維尼亞文化的魅力。
大家一邊品嘗著爛熟的燉牛羊肉,一邊喝著拉脫維尼亞的傳統美酒,愉快地交流了一整天時間。
然后再在這些本地藝術家和建筑師的帶領下,參觀了拉脫維尼亞的國家博物館,出來后又陸續游覽了杜姆市的多座經典建筑,這些建筑有歷經了數百年風雨的古老建筑,也有新建成不久的現代化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