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是哪種建筑,大多都包含有游牧民族文化的元素,即使拉脫維尼亞已經步入現代社會,新興科技產業已經取代了畜牧業,成為拉脫維尼亞新的經濟支柱也不例外。
眼看著距離和拉脫維尼亞機場籌建方溝通概念方案的時間越來越近,林樓每天還可以輕松地和這些本地的藝術家和建筑師們溝通,阿爾方斯可是越來越著急了,這要是再拿不出合適的方案,他們可就要失去這次機會了。
于是在林樓再次外出參觀回來的時候,他終于忍不住了,來到林樓的房間問道,“林,看了這么久,你有什么靈感沒有?”
“其實還真有一些,只是在細節上還需要完善!”林樓如實回答。
聽到這個,阿爾方斯終于松了一口氣,有靈感就好啊,有了靈感就能做意向性的概念方案了,他轉念一想問道,“既然有了想法,為什么不早點拿出來,我們好早點開始準備。”
“因為拉脫維尼亞距離中國太遠了啊,每次過來都要轉機好幾次很不方便,所以我想一次性把該看的東西都看完才好,免得日后還要頻繁地來往于中國和拉脫維尼亞之間!”林樓理所當然地回答。
他的林建筑事務所和阿爾方斯-帕瓦爾德建筑事務所已經簽訂了聯合競標的合同,并讓皮爾-卡丹介紹的律師幫忙完成了審核工作,倒是不用擔心阿爾方斯會剽竊自己的創意,但是距離依舊是個問題。
雖然等拿下項目之后,林樓肯定還要來幾次,但能一次性完成更多的工作,干嘛要等到以后?眼看著今年下半年北京就要拿下1990年亞運會的主辦權了,自己還要忙著亞運體育場館的新館設計和老館翻修工作呢,那有時間老是往拉脫維尼亞跑?
這個回答讓阿爾方斯有點不知道說啥才好了,愣了會才問道,“那么,你的創意到底是什么?可以說給我聽聽么?”
“當然,當然,我們是合作伙伴,就算你不問我也會告訴你的!”林樓從自己的包里拿出這兩天畫好的圖紙。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機場遠方阿爾卑斯山雪白的山峰,和拉脫維尼亞傳統的帳篷造型頗為相似,都是錐形造型,而且還都是白色的!所以,我考慮將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的造型也設計成這個樣子!”
這個靈感的來源除了阿爾卑斯山的山峰和拉脫維尼亞人的帳篷之外,還來源于日后美國丹佛國際機場,建筑師芬特雷斯-布拉德伯恩同樣從機場不遠處洛基山的雪峰上找到了設計靈感。
用特殊布料覆蓋及采用張力結構打造了白色錐形的航站樓,令人聯想到冬天受冰雪覆蓋的洛基山雪峰,也更像是曠野中牧民的帳篷,機場中的旅客,像極了牧民,來來往往,奔向一個又一個新的目的地。
這個項目也連續被BusinessTraveler評為北美最佳機場,曾被AIA(美國建筑師協會)的“北美最佳地標”的調查中評為第四名。
林樓覺得這個創意用在拉脫維尼亞要比丹佛更加合適,畢竟丹佛人可不是什么游牧民族。
當然,他肯定不會完全借鑒芬特雷斯的設計,只是借用了類似的理念,在建筑的造型上則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