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百分之十七就是五百萬美元,這筆款項到手可是把大家伙兒樂壞了,林樓早就發了財,所以還顯得比較淡定,阿爾方斯跟兩家事務所的員工可一個個都激動壞了。
“上帝啊,真不敢相信,我的事務所竟然也開始做千萬美元級別設計費的大項目了!”阿爾方斯漲紅了臉,抓著人就抱。
“哈哈哈,老板,我們的獎金呢?什么時候發?”伯納德、迪迪耶等人也是如此,這個項目給他們帶來的不僅有豐厚的獎金,更重要的還有資歷,參與過這種大項目設計的建筑師和普通建筑師絕對是兩個概念。
“這就拿到五百萬美元了?怪不得國內的建筑設計單位要改革呢!這建筑設計也太賺錢了吧?”李慶熙等人直接就驚呆了,五百萬美元,國家得出口多少物資才能賺到啊?
“國內就算改革的話,也不會一下就把建筑設計費提到這么高!我估計一開始能有建設總成本的百分之二就不錯了!”林樓搖頭道。
國內剛開始改革的時候,建筑設計收費是兩種模式,第一種就是林樓所說的那樣按比例收費,第二種則是按項目難度、規模大小、設計條件等因素,以面積定額收費。
但不管哪種收費方式,相較于外國同行,國內的建筑設計費都屬于偏低的檔次,還有很多建筑設計單位為了爭取項目,互相壓價,進一步降低了建筑設計費的標準。
很多時候,要是按照面積為單位計算,一平米的設計費也就三五塊錢,按照工程成本計算的話,很多項目只能拿到百分之一多一些的設計費。
林樓看過一些這方面的論文,上面曾經舉過一個例子,一個四千平米的小項目,按照面積定額計算的話,一平米設計費是三塊二毛八,整個項目做下來才一萬三千一的設計費;按照比例收費業也只有兩萬出頭。
這樣的設計費也只能勉強保證不出問題而已,完全談不上設計理念還有藝術性什么的。
不過好在建筑設計改革初期,正處于國內建設高速發展的歷史階段,建筑設計人才稀缺、項目多、進度快,好多建筑師院里面的事情做完,還要加班加點甚至熬夜去趕私活,這一時期監護室雖然累,雖然辛苦,但精神狀態是積極向上的,收入也非常可觀。
建筑師的社會地位也高,巡查項目,參加例會,來回有好車接送,好酒好飯款待,紅包信封過袖,在技術層面的話語權上,依舊是他們說了算,賺得多、有面子、娶媳婦也好解決,這一階段可謂是國內建筑師的黃金時期。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08年經濟危機,一方面持續多年的教育改革為市場輸送了足夠多的建筑設計人才,另一方面經濟危機對房地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市場需求減少,導致了建筑設計人才漸漸出現供大于求的現象。
同時建筑設計單位的日子也不好過了,以前聊幾句就能拿下的項目,現在也要競標了,方案不再是遞上去就通過,還得一改再改,設計費到賬也變慢了,設計人員的工作強度不斷增加,收入卻沒漲多少。
在這種情況下,實力不夠的小設計單位不斷倒下,建筑師有的改行,有的進了大單位,雖然從絕對數據上來看他們的收入似乎沒有下降,但再對照下社會平均收入,就會發現他們的地位和九十年代已經完全不能相比了。
“百分之二那也不錯了啊!就算少分些也絕對比現在的工資高啊!”李慶熙還不清楚這些,他只看到了建筑師在改革后必將迎來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