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次地震災難之后,人們逐漸加深了對地震危害的認識,積累的一定的經驗和教訓,于1974年才正式頒發《工業和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試行)》。
然后就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了,這場災難全面推動了國內對建筑抗震的重視,將建筑抗震的重要程度提升到更高的級別。
1978年根據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的教訓,對1974版的規范進行了修訂,正式出版了《工業和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建筑科學院也出了《工業與民用建筑抗震鑒定標準》,并正式批準試行。
之后不斷對各種規范進行修訂和調整,現如今建筑科學院正在對1978年版的《工業和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進行修訂。
這一版的規范到1990年正式修改完畢并投入使用,相較于1978年的規范是一次巨大的進步。
然后到了2001年再次修訂完畢,等汶川地震后,又進行了新的修訂,每次修訂都會根據過去的經驗不斷調整規范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現如今雖然已經有了規范,但和后世的要求相差還很遠,而林樓在設計這些學校的時候,自然選擇了參考后世的規范標準進行設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設成本,但在安全性上卻是大大地提高了。
在他看來,這點提高完全是值得的,錢固然重要,但和學生們的生命比起來根本不算什么,而且他也有能力承擔這些增加的費用。
“那香江慈善基金會那邊…….”徐家平遲疑著問道,這肯定是好事,但能不能得到人家的認可還不好說啊?
“他們已經同意了,并決定以后在西南山區捐建學校的時候,都采取我這樣的標準!”慈善基金會只是自己的馬甲而已,肯定得聽我的啊!
“既然他們同意,那就沒問題了!”他們都愿意多花錢了,徐家平等人自然不會有什么意見,他們也想讓孩子們在更安全的教室里學習啊。
“林工,您這幾個地方的設計是什么意思?似乎和以前常用的建筑防震設計有點不太一樣啊?能幫我們分析分析么?”接著幾位老師就認真地請教起來,他們大概能意識到這種新的設計比老辦法要好,但是具體好在什么地方還有些說不上來。
“這是我參考了一些國外地震多發國家的經驗和新技術,拿出來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其實都是林樓從后世得來的,但現在只能用外國來當擋箭牌了。
大家伙兒聽到這話就開始了腦補,林工可是去過日本的,要說地震多發國家和對建筑抗震的研究,肯定要數日本啊,或許這些方案就是從那里得來的吧?
然后林樓細細地幫他們分析起來,拿出公式對這些設計進行計算,結果顯示這種設計確實比老方案要好得多,不僅提高了抗震性能,還節約了成本。
“林工,我覺得您可以就這個問題,寫幾篇論文,然后請吳委員看看,讓吳委員幫忙遞給建筑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