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老劉,小樓現在不光要在清華代課,還得做建筑設計,還得給亞運會幫忙,哪有這個時間啊!”林樓現在手頭的工作已經夠多的了,吳委員生怕把他給累著了,連忙推脫道,《工業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編訂組的工作也很繁重啊。
“咱們這本規范又不是明天就要出結果,這可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小林也不用天天來上班嗎,隔斷時候過來跟我們開個會,有什么新成果了,過來和我們聊聊就行!”現在全國上下都缺人才,編訂組也是如此,年紀大的幾位精力不濟,年輕人基礎又跟不上,現在好不容易遇到個林樓這樣的人物,他哪里肯放過啊。
“是啊,吳委員,你們清華人才濟濟,我們編訂組可早就青黃不接了,要是按照原來的計劃,這份新規范起碼要到1990年才能完成,五年時間那能蓋多少新樓,留下多少隱患啊!小林要是愿意過去幫忙,那怕是早一個月完成新規范的編訂,那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宋康昊也跟著勸說。
他們都意識到了舊《工業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的不完善,迫切地想拿出更科學合理、更加全面的新規范來,只可惜實在是缺少人才,過去那段時間造成的人才斷層讓他們感到無比的頭疼,林樓的出現自然讓他們眼前一亮。
聽到這兒,吳委員也不說話了,是啊,早一日完成新規范的編訂,就能讓國內的建筑領域更加規范,讓那些新設計的建筑具有更強的抗震性能,一旦遇到地震,就能保住更多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
在這樣光明正大的理由面前,似乎只能委屈委屈林樓,給他的肩膀上多加一些擔子了,好在他還年輕,應該能扛得住吧?
亞運會的顧問,北京城市規劃委員會的顧問,現在又要再加上一個建筑科學研究院《工業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編訂組顧問的頭銜,林樓眼下還沒畢業呢,就像吳委員一樣,在好幾個重要機構里擔任顧問了。
“林樓同學,咱們編訂組經費有些,也給不了你太好的待遇,不過只要你在新規范的編纂過程中做出了貢獻,我們就一定會在新規范里加上你的名字。”見吳委員不說話,劉玉生又看向林樓繼續勸道。
這個倒是可以接受,等到時候林樓和人談項目的時候,對方指出他在某個細節上的設計不符合規范,林樓就可以輕描淡寫地懟回去,“哦,你是說這個規范啊,這規范有問題,如今我正在重新編訂,等咱們這個項目上報審核的時候,新規范就出來了!”
這話絕對可以讓質疑他的人吐血三聲,新規范都是人家參與編訂的,你還拿規范來和人家說事兒,那不是自找其辱嗎?
面對關于建筑界各種規范的質疑,不同層次的建筑師應對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一般的建筑師會滿頭大汗,連忙承諾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修改,好符合規范的要求。
高級一些的建筑師會據理力爭,說自己的設計完全符合規范,你的質疑沒有道理,是沒看明白我設計的原因。
最牛逼的建筑師就會像林樓剛從腦補的那樣,錯的不是我,而是規范,而且我正在修改規范,你們等著瞧就是了。
“能跟幾位老師學習,我肯定愿意,不過我確實沒時間經常過去。”林樓客客氣氣地答應下來,也點明了自己的難處。
“沒關系,沒關系,你愿意偶爾來和我們開個會,幫我們提提意見,給我們講講國際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就很好了!”這已經讓劉玉生他們很滿意了,他生怕林樓反悔,就趕緊補充道,“我今天回去就準備聘書,明天就給你送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