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結束,張副市長的秘書就來跟林樓溝通下次上課的時間了,原本他們只打算上一節課,但是通過今天林樓的講解,他們都意識到,林樓腦子里的東西還多著呢,一節課遠遠不夠,肯定得多上幾節才行。
但是,這些領導平日里的工作都忙,要想協調出一個大家都有空的時間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兒,秘書也只能劃出個大概的時間范圍,讓林樓這段時間不要離開北京,然后做好準備,隨時過來上課。
只要能和自己出國的時間錯開,其余時間都留在北京也沒啥,剛好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繼續細化北三環體育綜合體的方案,所以林樓也爽快地答應下來。
回去之后,先去吳委員那兒溝通了一番,把給那些設計單位講述國際體育場館建設先進經驗的時間定在了這個周末。
然后學校就馬上開始準備,一邊給這些單位打電話通知,一邊準備布置會場,學校的公告欄更是早早地貼出通知:本校建筑系的林樓同學將于本周末舉行關于發達國家體育場館方面的專題講座,名額有限,有興趣聆聽的盡早報名。
當初吳委員給那些設計單位說的是討論會,實際上只是客氣而已,會議的重點還不就是林樓給他們講述國外的先進經驗和理念么?
等到了講座開始那天,校門口安排了專門的人手接待,引導那些設計單位的代表前去大禮堂,到了大禮堂,進門的時候出示自己的工作證領取一份簡單的演講大綱,每個單位限領取一份,另外還有資料,不過這些就得花錢買了。
學校在通知他們的時候,早就點明了這一點,他們也都準備好了錢,當場交錢領資料,再進入大禮堂在前排就坐,一切都顯得井井有序。
大禮堂里面的座位分成三個部分,最前面的是這些建筑設計單位的代表,中間是清華建筑系的學生,他們肯定是要來認真學習的,最后面才是留給那些有興趣的其它院系學生的。
前面的位置上都貼好了紙條,給每家單位都留了固定的位置,但是由于很多人都想聽一聽國外是怎么設計體育場館的,所以來的人有點超出預計,座位已經不夠用了。
“柳笛,你和林工是同學吧?能不能去找林工或者學校其他老師說一說,看看能不能再給咱們單位幾個位置?”一名五十多歲的建筑師對柳笛說道。
柳笛實習的時候找了點關系,被安排到了一家北京的大型建筑設計單位,這家單位也參與了亞運場館的設計工作,今天來清華聽講座,不少人都想起柳笛也是清華的學生,而且和林樓還是一個班的同學,于是就把他給帶上了,想看看有啥機會能利用上這層關系不。
柳笛心中郁悶不已,剛去實習的時候,他還想著憑借自己的專業能力一鳴驚人,很快就在單位顯露鋒芒,然而去了才發現,他現在在經驗方面實在是差得遠,像亞運場館設計這樣的大活兒,他最多也是只能幫忙打打下手而已。
和林樓獨當一面,憑借一己之力震懾住所有同行比起來,實在是差得太遠了,等林樓在會議上講述過自己的方案之后,單位還有些人說起怪話來,比如什么同樣是清華畢業的,為啥人家那么厲害,咱們單位這個卻怎么怎么樣之類的……
這些話傳到柳笛耳朵里,他是既覺得憤慨又覺得郁悶,憤慨的是連單位那些資深建筑師都比不過林樓,他們憑啥說自己一個新人啊?郁悶的則是他卻是和林樓是同一級同一個班上的學生,同樣的教育經歷結果倆人的差距竟然這么大,實在是讓他感到憋屈。
聽說林樓又要辦講座,柳笛的心情又變得復雜起來,他既不想錯過學習的機會,又不想看到林樓,尤其是和自家單位的人一起,到時候肯定免不了又要拿自己和林樓進行比較,所以就想著是不是不和單位的人一起過來,找個機會偷偷摸到后排聽算了。
可單位的領導偏偏就念著他和林樓是同學這件事,專門把他帶過來了,柳笛也只能接受;聽了領導的安排之后,柳笛連忙過去找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