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建筑師,我理解這種現象的原因,畢竟建筑和其它藝術不同,最后會呈現出什么樣的作品,并不是我們這些建筑師說了就能算的,而業主則會從成本、建造難度等各個方面來評價我們的方案,而這種審核的結果通常是一致的,那就是用更低的成本來建造。”
這才是全球許多大都市日趨千城一面的主要原因,因為從經濟性的角度考慮,最后得到的答案就那么幾種,想要與眾不同,就得多花錢。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不能做些什么,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讓那些歷史悠久的寶貴文化以更新的面貌傳承下去!”
“阿爾托先生散布在芬蘭各地的作品就很好地驗證了這一點,那些木材的外飾和銅制的點綴著實讓人著迷;葡萄牙的阿爾瓦羅-西扎先生在他的作品中,以白墻、天窗和由頂部傾斜而下的陽光所形成的明亮的空間氣氛,是對葡萄牙南部特有的地中海氣候的回應。”
“同樣,我也一些中國的建筑師也在摸索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和現代建筑的結合!”林樓亮出了香山飯店的照片,“在這座貝聿銘先生主持設計的賓館中,運用了諸多中國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但卻不是完全的照搬,而是進行了現代化的演繹。”
“同時,在我為1990年北京亞運會設計的體育綜合體項目中,我也做了類似的嘗試,這座二十多萬平米,包含了體育場館、酒店、商業街區等多種建筑類型的綜合體中,都用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元素進行了點綴……”
看到這幅效果圖,臺下響起了不小的驚呼聲,對芬蘭人來說,二十萬平米的建筑群,著實是一個讓人驚嘆的規模,要是芬蘭有這樣的項目,恐怕全國的建筑師都會過來爭搶。
更讓他們驚訝的是,林樓今年才二十三歲,就已經可以主持設計這樣的大項目了,臺下許多學生和他年齡相仿,卻還在讀書呢!至于那些已經畢業開始工作的建筑師,也沒人有設計這種規模項目的經歷。
“我在為拉脫維尼亞設計首都國際機場的時候,就參考了拉脫維尼亞人歷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的游牧文化,以及他們對白色的喜愛,和阿爾卑斯山的山峰,給出了這樣的方案,贏得了拉脫維尼亞人的青睞……”
接著諸多大師的理論以及自己此前完成的一件件作品,林樓讓自己的建筑設計理念漸漸為臺下的聽眾所熟悉,并且有不少人都產生了興趣。
或許會有人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并在向甲方解說方案的時候提到自己,“曾經獲得過威尼斯建筑雙年展金獅獎和美國建筑學會金獎的天才建筑師林樓先生曾經說過,設計一座建筑,一定要考慮這塊地塊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所以我在做設計的時候…….”
演講結束,和到場的學生與同行們交流了一番,又在學校用過晚飯,林樓和于兵兵的蜜月旅行才算結束。
第二天登上了前往巴黎的航班,再從巴黎轉機去香江,最后由香江飛抵北京,休息一晚調整好時差,林樓便回到了四合院里,開始向大家伙兒分發紀念品。
看著林樓一路上描繪的速寫和拍攝的照片,大家都沉醉于北歐與眾不同的風情之中,李慶熙、徐家平等人琢磨了一番,這地方也太漂亮了吧?咱現在也有錢了啊,要不等明年暑假的時候也過去好好玩幾天?
“小樓,你去北歐玩了一圈兒,到底花了多少錢啊?”李慶熙問道,要是花銷沒超過自己預期的話,那現在就開始規劃明年的旅行。
“額,好像沒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