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這種教育還是很有幫助的!你只有知道什么是好的建筑,做出好設計來。”吳委員點點頭,對林樓的建議很是欣賞。
“剛好你也經常出國,經常能看到那些大師的作品。”他想起了林樓剛才提到的阿爾托、沙里寧等人作品的照片和手繪,從這個方面來看,整個清華建筑系,也沒有那位老師比林樓更合適上這門課的了。
畢竟沒那個老師能動不動就出國,有時候一個月還能跑好幾回,還能帶回來這么多第一手的寶貴資料,讓他們負責這門課的話,大部分內容肯定還是國內的經典作品,這樣風格就有些過于單一了。
“那行吧,這門課我就不給你固定時間了,只要是其他老師沒課的時候,你都可以去上,而且也不要限定給大一的學生,只要是時間能安排的過來,幾年級的學生想去聽都可以,我給負責管理教室的老師說一聲,讓他配合你的工作,到時候你就把課程放到咱們系的禮堂吧!”
這樣的課程,用小教室肯定不行,來聽的人肯定很多,不只是學生,很多老師估計對這門課也很感興趣。
他們或許聽過流水別墅、西拉格姆大廈等經典項目的名字,但是照片、圖紙肯定看得不多,如今能夠更為細致的了解這些項目,別說是清華建筑系的老師學生了,搞不好其它院校乃至設計單位的同行也會過來。
現在獲取信息可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遠沒有后世那么方便,只要動動鼠標,在搜索欄輸入感興趣的作品,就能找到一大堆資料。
于是下學期學校的工作就這么定了下來,林樓將負責一門必修課和一門選修課,同時還要修訂舊有的教材;經典建筑作品賞析這門課,林樓也打算在教學過程中,整理好資料,到時候看看能不能再出一本書。
在后世,他對塞倫-莫可、安東尼-拉德福德和阿米特-斯里瓦斯塔瓦編寫的那部《圖解現代建筑要素》可是非常欣賞,這部書精選了從1950年到2010年五十件現代建筑的經典之作,從賴特到扎哈,從悉尼歌劇院到茱莉亞音樂學院和愛麗絲-塔利音樂廳。
用詳實的圖紙分析來展現了這五十件經典作品的細節,只要讀過這本圖冊,就能清晰地了解現代建筑的進化過程。
林樓準備借用這門課的機會,也整理出這樣一本畫冊出來,讓更多國內建筑從業者能夠了解到大師作品的細節,了解到現代建筑的演化。
準備了一段時間,新的學期就開始了,林樓提交的大綱通過了審核,他可以開始正式上這兩門課了,剛好他最近稍微有點空閑時間,所以在開學后不久,就選了一個晚上,開始給大家上《經典建筑作品賞析》的第一節課。
等到了上課的時間,建筑系的禮堂被擠得滿滿當當,好多來得稍微晚一些的老師學生,只能站在過道里聽課,再晚一些的就只能踮著腳尖趴在窗口了。
以至于林樓進來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上課,而是請幾位老師幫忙維持秩序,并預留出逃生通道來,要不然的話,有點意外那可就是大悲劇了。
“今天的事情也給大家提了個醒,大家以后在設計大會堂、體育館、會展中心等人員密集的建筑時,一定要注意人員緊急疏散的問題,這一點必須切記,一旦出現疏忽,那就意味著許多人將失去生命!”這場景卻是有點讓人害怕。
安撫好之后,林樓正式開始上課了,在今天這堂課上,他并沒有馬上拿出經典作品來進行分析,而是提出了一個問題,“誰能告訴我,什么樣的建筑才是好建筑!”
林樓隨即挑選了幾名學生來回答這個問題,他們的答案各不相同,“要看起來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