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就客氣地說道,“二位實在是過譽了,國內新涌現出來的青年建筑師還有很多么,有資格有能力擔任評委的也有不少,我的話還是算了吧!認真說起來,我現在還在讀研呢,也有資格繼續參加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讓我當評委有點不太合適吧?”
“您要是愿意參賽,那我們可是求之不得啊!可是您都拿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和美國建筑學會金獎了,再來參加這種小比賽,那不是牛刀殺雞么?您還是多給年輕人一點機會吧!”林樓參賽,鐵定拿第一名啊,那不就有個年輕人失去了露臉的機會?
這一獎項對現在的林樓來說,連錦上添花都算不上了,大家聽說他得獎的話,估計就一個反應,他該不是閑得蛋疼了吧?這不就跟大人搶小孩子糖吃一樣么?
林樓的年紀不大,但在建筑界的地位已經遠不是普通學生甚至大學老師能比的了,和其它參賽選手比起來,還真就是大人欺負小孩兒了。
“我們也知道您工作忙,所以也不會給您太多的工作,您到時候要是有空,咱們從初審階段開始固然最好,要是到時候亞運會那邊的工作比較多,只負責復審階段的工作也沒問題,我們都歡迎!”胡祥說完,和牛瑞一起眼巴巴地看著林樓。
人家都這么說了,林樓也就沒了拒絕的理由,于是點頭答應下來;對一名建筑師來說,作品固然重要,但建筑師的影響力也不僅僅來源于作品,擔任那些獎項的評委,在某些重要委員會擔任什么職位,同樣也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
在委員會里擔任職務,意味著可以對行業規范制度、技術標準的制定過程施加影響力,而在獎項中擔任評委,則可以挖掘人才,對未來流行的建筑趨勢產生影響力。
那些熟悉蘇式建筑的評委,選出來的大多都是類似的風格,等這些獲獎的學生成為建筑師之后,他們也會繼續發揚這種風格,蘇式建筑就會一直保持影響力。
而林樓要是選了新的設計風格,那么肯定會有人分析、學習這種風格,熟悉這種風格的建筑師也會慢慢多起來。
有時候,獎項甚至可以決定一名建筑師的未來發展,扎哈要不是在山頂俱樂部項目上得到了磯崎新的欣賞,拿到了一等獎和豐厚的獎金,說不定她就沒辦法熬到維拉特消防站項目,就退出建筑界,亦或是更改自己的建筑風格。
林樓希望中國的優秀建筑師能越來越多,所以他愿意放棄賺更多錢的機會,來給清華建筑系的學生們上課,來組織人手編制新的教材和建筑學著作,幫助年輕人開闊眼界,了解到國際建筑領域最新的發展。
然而這些工作只能讓有心的建筑系學生基礎變得更扎實、眼界變得更開闊,但并不能決定他們是否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建筑師。
要想成為優秀的建筑師,除了基礎之外,還需要機會,而在這個私有建筑事務所還很弱小、人才流動不夠暢通的年代,想要獲得機會遠比后世困難的多。
在后世,有志于在建筑界闖出一片天的建筑從業者,可以通過不斷參與項目競標、不斷參加各種比賽來獲取機會。
而現在,這些學生只能按部就班的讀書,等候畢業分配,然后在新單位慢慢給老前輩打下手、熬資歷,等他們可以上手獨立設計項目的時候,當初那股子銳氣和不斷涌現的靈感還在不在,就真有些不大好說了。
他們沒有渠道獲取國際建筑設計競賽的相關信息,就算知道也拿不出上百美元的注冊費來,所以國內為數不多的比賽,就成了他們唯一的機會。
要是能在這些比賽中獲獎,就意味著可以收獲名氣,就意味著進入了大建筑設計單位的視野,畢業分配能分到更好的單位,進了單位之后也會被當成重點來培養,比其它同齡人更早地得到承擔重要工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