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啊?下面不是還有那么多人么?你們去聊不行?”林樓現在正在琢磨如何調整大綱的事兒,有點不想下去。
“徐老師正和他們聊著呢!是《建筑師》雜志的牛瑞編輯和胡祥編輯,說是有正事兒找您,估計您還是得下去趟!”林米塔介紹了下情況。
“又是來約稿的?找徐老師、李老師他們約也行吧?”現在林樓事務所這波人,可以說是國內期刊隨便發,只要是發出去,基本沒有被拒稿的道理,往往還能插隊優先刊登。
話是這么說,不過林樓還是起來了,之前和雜志社的關系不錯,不光發了一大堆文章,還給自己發了一個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的一等獎,這也算是林樓穿越來之后,拿到的第一個重要獎項,人家來了,怎么也得給個面子不是。
到了樓下,只見徐家平正在給這兩位編輯介紹烏魯迪的咖啡豆呢,牛瑞和互相端著咖啡杯小口抿著,也不知道喝出來什么沒有。
“林工!”見林樓進來,他們全都站了起來,熱情地打著招呼,握手之后,來到沙發前坐下,開始寒暄起來。
彼此詢問了近況后,牛瑞說明了自己的來意,“林工,是這樣的,我們這次過來有事兒請您幫忙!”
“牛編輯太客氣了吧?咱們都認識這么久了,您也別見外,有什么事兒直說就行,要是顧得上我肯定答應!”他這個姓氏到是有點讓林樓不好像和其它編輯打交道那樣直接稱呼為X編,不然人家肯定會生氣。
“記得咱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在臺下拍照,您在臺上領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的一等獎!今天的事兒,其實和這個也有關系!這不是現在就得開始為明年的競賽做準備了么?可評委人選還沒有完全確定!”
“有幾位老評委退出,需要填補新評委進去!組委會開會討論人選的時候,我第一個就想到您了!大家也都說,要是林工愿意過來幫忙,那咱們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的影響力就又要上一個新臺階了!”牛瑞說話很是好聽。
“是啊,林工,您現在開始全國建筑系學生心里,知名度最好的青年建筑師了!不管是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項目,還是咱們的北京亞運會主體育館,只要是在建筑系讀過幾個月書的學生,誰不知道?”胡祥也在一旁幫腔。
“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已經舉辦好幾年了,影響力呢,也在慢慢增長,不過在前幾屆也暴露出來了一些問題!其中很重要一點就是,評委團的年齡構成有些大,評判標準也更偏向他們熟悉的蘇式建筑,一些設計比較新穎的方案往往會落選。”
“我們籌辦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的初衷就是為了培養新一代建筑師的創新精神,為他們提供一個發揮自己設計天賦的舞臺,出現這樣的情況,明顯違背了初衷。”
“這也不能怪那幾位老評委,畢竟他們當年學的是蘇式建筑,熟悉的是蘇式建筑的理論,對其他類型的建筑設計作品,接受能力自然就要差了些,可不是誰都像您這樣,同時掌握多種建筑流派的精髓。”牛瑞又裝作不經意捧了林樓一句。
“因為這個問題,今年的頒獎引發了一些爭議,那幾位評委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于是就主動提出退出評委會,讓我們挑選更符合要求的新評委,來負責今后獎項的評選工作,然后大家一致認為,不管是從在青年學生中的影響力,還是對建筑設計的理解,您都是當仁不讓的人選!”胡祥恭維道。
“所以組委會就把我們倆派來了,還給我們下了軍令狀,讓我們無論如何也要把您請回去,擔任評委工作!要是我倆分量不夠,明天總編再過來請您!”牛瑞開起了玩笑。
這倒是一件好事兒,不過明年亞運場館的建設工作就要正式開始了,林樓的工作也會變得繁多起來,他有點擔心自己沒有精力做好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