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菜系以蒸,燉,煮,油炸為多,沒辦法,同時做幾十桌菜肴,炒菜很容易冷掉,因為靠近海邊,海鮮就成了絕對的主角。
九節蝦活蹦亂跳、味道鮮美;炸魚外邊的皮炸的酥脆,里頭的魚肉還很鮮嫩;紅鱘蒸飯,膏香濃醇,底下甜糯的米飯配上海鮮的鮮味,就連于兵兵和但艷梅這些外來的媳婦兒也忍不住吃了一勺又一勺。
流水席一直從中午吃到了晚上,臺上的演出也是換了好幾撥人,一般來講,村里祭祖請個本地戲班子來已經很有面子了,但是前湖村人有錢,干脆請了好幾撥,老人喜歡的本地戲曲有,熱鬧的魔術雜技有,年輕人喜歡的流行歌手也有。
等太陽落山,又輪到電影放映隊的人出馬了,他們在臺上掛好幕布,架起放映機,不一會兒功夫,一部喜慶的喜劇電影就開始了,林樓瞄了一眼,還是一部很熟悉的香江賀歲片,這肯定是用盜版膠卷放的,不過誰也不在乎這些。
大人小孩兒都樂呵呵地盯著大銀幕,隨著那些香江明星的表演時而微笑,時而捧腹大笑,都覺得很有意思。
白天的祭祖和流水席,外村的人不好過來,等到晚上流水席結束,開始放電影,他們終于忍不住了,拖家帶口,拿著板凳專門過來看熱鬧。
在如今這個時代,那個村子要是放電影,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兒,要是提前讓周圍的人知道了,抱著孩子提著板凳走上十幾二十里的路過去看電影,也是一點兒也不稀奇。
而電影放映員也成了農村很受尊敬的職業,這不,他們一把電影放出來,那邊就被請過去喝酒了,上的都是好菜,每人還落了一包不錯的煙,等走的時候還有紅包可拿。
于兵兵從小長在大院兒,沒有經歷過這些,但艷梅卻是經歷過的,她興致勃勃地給林樓、林橋和于兵兵說起了自己小時候,翻山越嶺跑到隔壁鎮子上看電影時候的場景。
祭祖過后,熱鬧繼續持續下去,等過完了三十初一,村里人就開始輪著走親戚喝酒了,桌上的菜肴比往年要好了不少,酒也不再是鄰村產的散酒,而是供銷社柜臺上擺出來的瓶子酒了,這讓外村過來走親戚的見了都有點心虛,我喝了這酒,等他去我家我又該怎么招待?
“哎,你們前湖村的日子紅火啊!出了個大學生就是不一樣!”在得知他們生活的好轉都是源于林樓后,不少人都如此嘆道。
“呵呵,小樓可不是一般的大學生,清華那可是全國第一,而小樓在清華又是第一,這可不是咱們南江市那幾所大學畢業的學生能比的!”一說起林樓,前湖村人臉上滿是驕傲,直接就豎起了大拇指,把林樓夸得世間少有。
但是說多了好話也有后患,不少外村的親戚趁著他們說得高興,就順著桿子往上爬了,想要讓自己的孩子也像林盛他們一樣,跟著林樓出去闖蕩。
這下就有些為難了,他們有心拒絕吧,可剛才話說得太滿,而且這些孩子也是自家的外甥、表侄,說起來也不是外人,他們也想讓晚輩的日子過得好一些,所以當時只能含糊地應下,然后一轉頭就過來找林樓了。
“小樓,你要是為難,這事兒就算了,大不了逢年過節我多送點東西過去就行了!”說出來之后,他們忐忑地補充道,生怕給林樓添麻煩,或者影響到自家孩子的前途,外甥、表侄再親,那也沒自家孩子親啊。
“不要緊,瓷磚廠那邊最近也在考慮找個地方開分廠來著,咱們南江市也產瓷土,到時候我和陳老板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在南江市開一家,這樣以后咱們林家的年輕人就能在家門口上班兒了,遇到周末或者過節還能回家來看看。”
林樓倒是不覺得有什么為難的,瓷磚這種產品,運費在總成本里占有不小的比例,指望一家廠賣遍全國有點不太現實,運得稍微遠一些,價格就沒有競爭力了,所以在全國各地尋找合適的地方開分廠原本就在他和陳德江的計劃之中。
既然要開為啥不在南江市也開一個?這邊的資源、交通和經濟條件都能達標標準,而且還有眾多的人脈關系,比其它地方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