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許文彪又從建筑設計的角度來介紹了太古城中心商場的基本情況,最后再把話筒交還給林樓,由林樓來對今天的會議做總結。
“通過文彪的介紹,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首先,不管是海運大廈也好,太古城中心商場也罷,這些購物中心都是以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為主,屬中檔購物場所,同時在保持購物傳統功能外,引入了娛樂、餐飲等復合功能,形成了休閑購物的消費理念,引發了香港商業的變革。”
“太古城又把地鐵交通引入購物中心,為商場引來了充足的客流,這和歐美許多先發城市的商業中心規劃是一致的!”
“這樣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這些建筑功能單一,為建商業而建商業,客戶進去都是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匆匆進出,顯得很是忙碌,購物體驗感并不是非常好!在購物中心數量相對稀少、市場競爭還不是很激烈的時期,這樣的做法倒也沒什么太大問題!”
“但是剛才文彪也說了,如今香江的地產公司都在興建商業項目,目前已經有上百萬平米的項目建成,預計到1990年之前,還會有接近兩百萬平米的商業落成!”在1980年到1990年之間,香江一共興建了二百七十多萬平的商業項目。
“香江就這么大,一下子出現這么多的商場,未來的競爭一定會非常激烈,如果我們繼續采用和其它商場一樣的設計方案!我想恐怕到時候不等項目落成,這個商場就已經落伍了,要是沒有新的突破,未來很難同其它商場競爭。”
“所以我們的設計必須要有前瞻性,還好我們有現場的例子可以參考,歐美許多城市,諸如紐約、巴黎、洛杉磯等地的購物中心已經出現了新的變化。”這方面倒是簡單了,購物中心的模式無非就是香江抄歐美,然后內地再抄香江。
林樓后世看過那么多資料,對香江購物中心的發展脈絡也是非常熟悉,根據該地塊的具體情況,拿出個領先五六年的方案就可以了,這樣等項目建成之后,就能領先其他競爭對手好幾年,從而迅速吸引到客戶,在市場中站穩腳跟。
“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盡可能容納休閑、娛樂、商務、旅游等非購物元素,滿足一站式需求,同時購物中心整體檔次提升。”這也是九十年代之后香江新購物中心的發展趨勢,其實內地也是一樣,從萬達廣場的更新換代就可以看出。
第一代萬達廣場出現于2001年,屬于單店模式,每一層設置一種商業業態,但每種業態打造前,都引入例如沃爾瑪等知名品牌,帶動其他鋪位的銷售,業態和盈利模式較為簡單,其中的代表是武漢江漢路萬達廣場。
三年后,萬達廣場便進入第二代,規模較第一代擴大了兩至三倍,增加了百貨、影院、電玩、餐飲等多種業態和品牌店。
從規劃來看,第二代萬達廣場僅僅是第一代萬達的簡單升級,從原來的“主力店驅動型的單體商業”,進化為“主力店驅動型的多個單體商業”而已。
二代萬達規劃硬傷和開發模式,直接導致了9個萬達的轉手。壯士斷腕,痛定思痛,促使萬達轉變思路,思考能夠平衡現金流又支持快速復制的更佳產品,第三代萬達孕育而生。
三代萬達廣場將戶外室內步行街與中國商業大樓結合在一起,打造一個巨大的城市綜合體,內容包括大型商業中心、商業步行街、五星級酒店、商務酒店、寫字樓、高級公寓等,集購物、休閑、餐飲、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形成獨立的大型商圈。
由于地塊大小的原因,林樓不可能在這里直接復制第三代萬達廣場的模式,但吸取其中的精華還是可以的。
“做商業永遠要領先別人半步,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市場一時無法接受,少了就會被別人趕上,陷入激烈的同質化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