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他也展現了拉脫維尼亞傳統的建筑文化,古代的拉脫維尼亞人是游牧民族,他們習慣住在帳篷里;而到了近代,他們漸漸在杜姆市定居,并建造了新的城市,由于杜姆市附近盛產白色大理石,白色也就成了杜姆市最受歡迎的顏色!”
“白色的帳篷式候機廳同拉脫維尼亞首都的色彩構成與建筑風格相得益彰,完美地融入到這座城市之中,為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現代的魅力!”
“如今這座機場馬上就要建成投入使用了,有興趣的朋友完全可以來拉脫維尼亞旅游一番,那怕只是為了觀看這座全歐洲最美麗的機場也是值得的!”到了文章最后,這位記者赫然當起了不要錢的義務宣傳員,開始為拉脫維尼亞的旅游做起宣傳來。
“你知道《國家地理》雜志的影響力,這本雜志是世界各地的攝影新聞記者們夢想發布自己照片的地方,同時也是所有旅行愛好者心中的圣典,他們看到這篇文章后一定會瘋狂地涌向拉脫維尼亞,欣賞你的作品的!”
伯納德也在不知不覺間將這座機場當成了林樓的作品,而沒有察覺自己話里有什么錯誤,“林先生,相信不久之后,您的名聲已經不局限于建筑界了,而是會擴展到更多人群之中。”
同時這也能為他的建筑事務所吸引來更多的項目,畢竟圈內圈外的名聲可是不太一樣的,以前林樓他們往往都是通過圈內的人脈關系來獲取競標信息,而隨著《國家地理》雜志的這篇文章,林樓這個名字必然會被更多人所熟知。
很多有興趣的人看到雜志上如此漂亮的機場,會不會也產生想法,想邀請林樓來為他們設計項目呢?這是必然的事情!
可以說《國家地理》雜志這篇文章不僅為拉脫維尼亞帶來了海量的游客,也會為林樓送上更多的業務,要知道這本雜志可是在全世界范圍內發行的,許多以前沒機會接觸林樓做品的客戶,也可以由此而知曉他的名字。
事實上來接洽的人已經有了,伯納德緊跟著說道,“自從雜志刊出之后,有幾個太平洋小國給我們打來了電話,想要您的聯系方式!”
林樓點點頭,雜志封面雖然只提了林樓的名字,不過在內頁的圖片說明上,還是寫到了阿爾方斯-帕瓦爾德建筑事務所,在如今這個年代,想找到一家位于巴黎的法國建筑事務所可比找到林樓方便多了。
“他們要做什么項目?也是機場么?”顯然同類的需求更容易被這篇文章所吸引。
“是的,這幾個小國都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只是由于交通不便的問題沒有得到妥善的開發,現如今,他們已經籌集到了充足的資金,準備進行開發,機場肯定是要建設的!”伯納德點頭附和道。
太平洋上那些島嶼的旅游開發,似乎也正是這個時期才開始慢慢走向高潮的,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游客,對夏威夷、沖繩等島嶼已經產生了厭倦,開始將目光投向太平洋上那一串串閃耀的明珠。
馬爾代夫、帕勞、波利尼西亞、斐濟等島國都成了他們的目標,當地人也開始了對旅游資源的開發。
就拿馬爾代夫舉例子吧,在1983年以前,這個國家的旅游開發都是以私人為主,規模較小;到了83年以后,才轉為政府主導,對島上的建筑進行了必要的限制,同時積極引入資金進行開發,既增加了度假村數量,又保障了當地的環境不會被破壞。
“這倒是個好消息,雖然這些國家的機場項目規模肯定比較小,不過可供發揮的空間還是不小的,同時我們也可以進入這些國家的市場,從事其它項目的設計工作!”這些海島國家的度假村和酒店設計,可都是源源不斷的大業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