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等全球更多建筑師看到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項目之后,一定會沉醉于參數化設計呈現出來的美麗曲線之中,并迸發出新的靈感,設計出更多奇思妙想的建筑來!
從這一點出發,林先生對建筑界的貢獻完全可以與柯布西耶、路易斯-康等開創性的大師相提并論,他完全有資格獲得普利茲克獎!并在世界建筑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克里斯蒂安-皮爾洛對林樓的吹捧比鈴木大志還要夸張,或許是林樓曾經獲得過威尼斯建筑雙年展金獅獎,并且在建筑設計中呈現出了許多和老派建筑師截然不的設計,才讓這位年輕的意大利新銳建筑師覺得格外親切吧!
歐洲和日本從不同角度評價了林樓的作品,而美國人也不甘其后,很快就有一名叫阿瑟-亨普頓的建筑評論家在《建筑實錄》上發表了文章。
《建筑實錄》是由克林頓-斯威特創立于1891年的建筑類,致力于建筑和室內設計的美國月度雜志,被人們視為建筑界的歷史。
他在一開篇便給出了自己的結論:林先生的設計融合了高科技派和環保主義的精華,為人們展示了未來的建筑應該是什么樣的!
無論是他在皮爾-卡丹新旗艦店所使用的亞克力外立面,還是在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項目中使用的編織的玻璃纖維面料,都是此前建筑界較少使用的新型材料,尤其是后者,林先生的開創讓建筑師可以不再局限于鋼筋、水泥、玻璃、土木等傳統建筑材料。
皮爾-卡丹新旗艦店讓巴黎在意大利建筑師倫佐-皮亞諾和英國建筑師理查德-羅杰斯設計的蓬皮杜文化中心之后,又多了一件高科技派的典型作品。
而拉脫維尼亞首都國際機場項目,又將高科技派和后現代主義相結合,給出了一座讓全世界為之驚嘆的佳作。
同時他在環保方面的貢獻也讓我們感到敬佩,眾所周知,機場向來是高耗能建筑,無論是候機廳的燈光還是室內空調等設備,每天都會耗費大量的電力資源,而生產電力的過程往往會加重對環境的破壞。
但林先生卻使用了玻璃纖維面料來打造候機廳的屋頂,讓候機廳內部也能享受到充分的自然光照,大大節省了照明所需要的電力資源。
而剩余的電力,則可以由不遠處的太陽能發電站供應,太陽能可以說是如今最環保、最清潔的能源了,拉脫維尼亞在這一領域有著深厚的積累,這兩者相結合,不僅誕生了全歐洲最美麗的機場,同時也制造了全世界最環保的機場。
除了這三位之外,全球多個國家的多本建筑類期刊雜志上,也都出現了對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項目的評論和稱贊。
一時間,林樓這個名字在全球建筑界掀起了一股熱潮,所有關心建筑新進展的建筑從業者們都在認真地分析著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項目,以及林樓的其它作品,并深深地為這位來自中國的年輕建筑師所折服。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國內獲取這些外國期刊雜志的時間要比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慢一些,但評論林樓作品的雜志實在是太多了,很快這股子風潮也漸漸傳到了國內。
國內的建筑設計單位還有建筑系的師生們也都陸陸續續看到了這些文章,并在國內也引起了渲染大波。
甚至就連吳委員也帶著幾本影響力最大的國際建筑期刊,到了林樓的四合院里,專門來找他說這件事,“小樓啊,你這回可是替咱們中國建筑師露臉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