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飛來的?《A+U》?”林樓問道,跨國飛行采訪可是一件成本比較高的工作,一般的雜志沒那個實力,而有能力的那些雜志里,歐洲和美國的又太遠了,想想也就日本的《建筑與都市》最后可能了。
“對,就是《A+U》,他們的記者千原凜人先生剛到北京就打電話過來問了,說要是您方便的話,他現在就可以過來采訪!”曹凱很是羨慕,啥時候我也能到這種程度啊。
“好吧,人家大老遠過來一趟也不容易,你幫忙回個電話,讓他今天先好好休息,明天再過來采訪吧!”林樓應了下來。
《建筑與都市》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依托日本突飛猛進的經濟發展速度,和不斷涌現出來的卓越建筑師,如今已經是全球影響力最大的幾本建筑雜志之一,在這樣的雜志上談自己的建筑理念,對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很有幫助。
為此,林樓也不介意抽出一些時間來和他們聊一聊,聊過之后,等文章刊登出來,說不定還會有更多的人來找自己做項目,同時爭取一些建筑類的獎項也要容易一些。
等到第二天中午,約定好的時間還沒到呢,那位千原凜人先生就帶著攝影師早早地過來等候了,一見面還連聲道歉,“實在是太冒昧了,打擾了您寶貴的創作時間,我們也是想讓全世界的讀者,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林先生您的建筑設計理念啊!”
千原凜人的漢語很熟練,倒也省得去找翻譯了,估計這也是安排他過來采訪的原因之一吧!同時千原凜人也感到很慶幸,原本除了本國的建筑師之外,采訪外國的建筑師,往往都是那些精通英語、法語等歐美語言的記者的任務,這次好事兒卻落到了他頭上。
“千原先生太客氣了!能接受《A+U》的采訪可是每名建筑師的夢想啊!”日后這本雜志就曾經采訪過西澤立衛等多位普利茲克獎得主。
“千原先生剛一降落就忙著工作的精神也很值得我們佩服啊!”林樓客氣地說道,廣場協定雖然已經簽訂有幾年時間了,不過發揮作用還需要一些時間,日本現在尚未進入躺平的時代,經濟泡沫的余暉依舊催動著這些上班族賣力的工作。
“我們昨天就在香山飯店休息,認真研究了您和貝先生的設計;今天一早又去了北京亞運會的主體育館,以及中日青年友好交流中心、后庫中學教學樓等項目參觀;對您的設計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拍攝了許多寶貴的照片!”
“等結束采訪之后,我們還會去海東省、去林州市,去香江,參觀您的其它作品,務必寫出一篇重量級的文章來!”千原凜人說道。
還真是財大氣粗啊,跑這么多地方,光差旅費就不是小數目吧?林樓羨慕不已,國內的建筑類期刊雜志可沒有這種條件。
當然,《建筑與都市》也不是對每位建筑師都會如此重視,誰讓林樓最近在建筑界引發的反響有點大呢?千原凜人已經想好了,要是這篇文章反響比較熱烈的話,那就繼續向上級申請資金,去歐洲、去非洲看看林樓剩下的作品,然后再寫一篇文章出來。
“林先生,約定好的時間還沒有到,實在是不好打擾您的工作,請您繼續工作,我們利用這個時間來拍攝下您的這件作品吧?如果方便的話!”千原凜人比較守時,同時也覺得這座四合院很是新奇,想多收集一些資料。
“沒有問題!那就稍后再聊!”林樓讓他們去了,并安排曹凱為他們做介紹,等到了約定好的時間,才把他們請到會客室里就坐。
在獲得林樓的許可后,攝像師開始拍照,千原凜人一邊拿出采訪的工具,一邊介紹道,“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話,您的照片將出現在下一期的封面上,所以要拍得好一些,才能展現出您魅力的萬一啊!”
林樓按照攝像師的安排擺了幾個姿勢,等拍好了封面照片后,采訪正式開始,千原凜人的第一個問題是關于這套四合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