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還會更讓人驚訝的,等到楽9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比現在提高了四十多個百分點,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出現世界級城市2個(深港組合、上海),洲際城市3個(北京、廣佛組合、天津),國際化城市15個左右。
這些都是在短短三十年時間里完成的,如此速度在世界其他國家從未發生過,國外的城市規劃經驗完全派不上用場。
“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城市的功能也有很大變化;很多工業職能化的城市開始向多職能轉變,很多中心城市的金融、貿易、倉儲、商業、信息等職能得到了多方面的發展,不少城市的旅游產業開始冒頭。”
“而在我們東南沿海地區呢,開始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這一點特區就是典范,無論是三來一補貿易,還是利用外國資金建設工廠都發展的紅紅火火!城市規劃必須符合城市的經濟發展需求,必須根據城市自身條件進行選擇和發展。”
張主任思索片刻,認真地點點頭,“是啊,特區和國內大部分城市的經濟構成都不一樣,所以就算是我們想借鑒其它城市的規劃經驗,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同時城市人口結構變化和流動性的增加也會對城市規劃產生影響,由于政策、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如今城市人口的結構和過去也大為不同,單戶家庭的人口數量在減少,這必然會影響到家庭住房戶型的大小,進而影響到城市規劃。”
“另外,流動人口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尤其是各種大城市,盡管有諸多政策的限制,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渴望依舊不會改變,他們還是會想方設法進入大城市,來尋找勤勞致富的機會。”這一點在特區尤為突出。
對此張主任也是感慨頗深,如今的特區不是隨隨便便都能進來的,他們也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限制進入特區的人口,但收效甚微。
“這些流動人口為城市建設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也滿足了工廠、商業、物流等領域的用人需求,可以說每座大城市光鮮的背后,都離不開他們的貢獻,我們總不能讓人家在城市里耗盡了青春,最終卻留不下來,所以在做規劃的時候也應該考慮到這些人的需求。”
對此張主任暫時沉默,因為林樓的說法和他們的慣有思維有些不一樣,但他是個務實的官員,知道問題既然出現了,那么就該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裝作看不到。
接著林樓說起了第四點,“這十年時間里,城市住宅和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顯著,根據我看到的數據,這段時間全國城鎮住宅建設面積超過了12億,半數以上城鎮住戶搬進了新家,人均居住面積提升到6.3平方米,比1980年高了近乎一倍!”
“雖然住宅建設規模宏大,但由于城市人口增長速度過快,仍然有四分之一的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在4平方米以下,如何解決住房問題依舊是城市規劃考慮的重點。”
“同時交通、供水、供電、綠化、排污等基礎設施的問題同樣需要解決,哦,特區倒是比北方城市好了些,不用考慮供暖的問題!”日后每年冬天都有人討論南方供暖的問題,不過現在倒是沒多少人在意這個。
“其中交通問題尤為關鍵,就拿北京的數據做例子吧,北京如今的機動車保有量已經接近四十萬,自行車已經超過了六百五十萬,明年就能達到七百萬!這么多車行走在公路上,原來的道路早就不堪使用了!”
“雖然這些年也進行了大量的交通工程建設,但仍然滿足不了日益增產的需求,平均車速下降,交通堵塞等情況越來越嚴重!”這還是林樓給吳委員提出寶貴建議,更改了規劃方案的結果,不然情況更加嚴重。
“同時還有環境的問題,隨著城市規模的增加,空氣污染、水源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等對環境的不利影響也在加大,如今國家已經在研究制定相應的法規政策了,我們在做城市規劃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這一點!”《環境保護法》將會在明年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