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兒,邁克就更感慨了,一般的建筑師,能將自己熟悉的本國傳統建筑文化和現代主義結合已經很了不起了,林樓卻可以融合多種風格不同的文化,這實在是太了不起了。
“好吧,就算你說的對,普利茲克獎會開始將目光投到亞洲建筑師身上,那似乎也應該優先考慮日本的建筑師,畢竟從整體實力而言,他們還是要超出中國建筑師的,中國現在只有林樓,而日本卻有多位有實力獲得普利茲克獎的建筑師!”約翰還是無法接受。
于是他又拿出了新的理由,“磯崎新、黑川紀章早已成名,楨文彥前些年擔任過普利茲克獎的評委,按照歷史傳統,擔任過評委的建筑師獲得普利茲克獎的希望更大,畢竟他們和評審團更熟悉;哦,對了,還有那位清水混凝土詩人安藤忠雄,他的呼聲也很高。”
“磯崎新和黑川紀章確實成名更早,但這樣反倒成了他們的劣勢,如果評選委員會認為他們能夠獲獎,那么他們早就該拿到獎項了!”邁克搖搖頭,事實也是如此,成名更早的磯崎新一直到2019年才獲獎,那時候比他更晚成名的日本建筑師安藤忠雄、妹島和世、西澤立衛、伊東豐雄、坂茂等人早就拿過了,至于黑川紀章,他始終沒有拿到。
“而安藤忠雄,他對清水混凝土的應用確實讓人印象深刻,但是他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還有對建筑理論和技術的開創性,暫時還比不上林樓;至于楨文彥先生,擔任過普利茲克獎評委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優勢。”邁克最擔心的還是楨文彥。
要是沒有林樓干擾的話,楨文彥確實會在今年拿到普利茲克獎,這和他在1985到1988年擔任過普利茲克獎評審有一定關系,先擔任評委再獲獎的也不止楨文彥一個,日后的印度建筑師巴克西里納-多西也是如此,磯崎新也在八十年代擔任過評委。
當然,還是先獲獎后當評委的比較多,王澍、妹島和世、坂茂、菲利普-約翰遜等人都是如此。
海東省博物館的落成典禮暨開放儀式繼續進行,在領導講話結束之后,大家進入博物館內部參觀,內部那些與其他博物館截然不同,但參觀起來卻格外便利的動線設計以及內部裝飾都讓所有到場的嘉賓、記者大開眼界。
而邁克和約翰則一邊參觀一邊繼續爭論著,他們的爭論也傳到了其它人耳朵里,不少人也參與進來,他們都相信林樓一定會拿到普利茲克獎,但是在什么時候拿到的問題上,卻是反應不一,有的和邁克一樣,認為林樓現在就有資格拿到;而有的則和約翰一樣,雖然認為林樓肯定會拿到,但都覺得他還得等一段時間,起碼到四十歲以后,這樣獎項頒發下來的時候,才不會引起太大的爭議。
他們的話也傳到了中方建筑師和其它與會嘉賓耳朵里,有熟悉英文的聽到這些討論后很是吃驚,連忙翻譯給其它人聽。
“林教授確實有資格獲獎,但是那些人說得也對,他現在拿獎實在是太年輕了,畢竟他還沒到三十歲呢!四十來歲獲獎倒是剛剛好。”建筑界人士大多都和約翰一個想法,他們也把普利茲克獎當成終身成就獎了,給一個不到三十歲的人頒發終生成就獎,總感覺有些別扭。
“普利茲克獎?這是什么獎?”建筑界之外的人士,比如那些領導和記者則發出這樣的疑惑,不過很快就有人向他們解釋了。
“普利茲克獎是建筑界的最高獎項,相當于建筑界的諾貝爾獎!之前貝聿銘先生,和日本的丹下健三先生都獲得過這一獎項!”別的領導、記者們大概不懂,不過最高獎項,和諾貝爾獎的名號他們還是聽說過的,這下他們馬上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