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你覺得林樓有那一條不符合要求?好好擺出來我們說道說道!”支持林樓的那位反駁道,林樓和屠呦呦以及袁老爺子面臨的問題還是不一樣的,人家要理論有理論,要成果有成果,沒有一條不符合要求啊。
“學術方面我沒有疑問,唯一的顧慮就是林樓的年紀了!他今年才三十出頭吧?這個年紀就成為院士,會不會早了點?畢竟還有那么多前輩在等著呢!”他們唯一顧慮的就是林樓的年紀了,三十出頭的院士實在是太惹眼了。
在2003年,盧柯當選為我國中科院院士。那一年他年僅38歲,是有史以來我國最年輕的院士;而在他之前,還沒有四十歲以下的院士呢;林樓要是現在就當選的話,以中科院院士的平均壽命計算,他少說也能當五十年院士,這就有點太可怕了。
“咱們這是評選院士還是排排坐分果果啊!要是一切都按照年齡和資歷計算,那咱們干嘛還要去各大研究單位、高校尋找候選人啊?干脆去養老院找得了!”這位說話可就帶上刺了,“而且增選辦法規定,在各學部的正式候選人名單中,年齡在60歲以下的應不少于三分之一,這就是為避免院士老齡化專門制定的。”
“我當然承認老一輩的科學家為新中國的科研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每時每刻都有新的成果、新的理論誕生,我們又處于追趕歐美發達國家的階段,必須緊追國際科研前沿,所以林樓這樣的年輕人加入進來,對我們來說反倒是一件好事!要是全部選成七十歲往上的院士,那倒是把資歷的問題解決了,但咱們中國未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又該怎么辦?”
這也是實情,現在的那些學部委員年紀畢竟已經很大了,他們的知識體系較為陳舊,精力也漸漸跟不上了,雖然他們之中絕大多數人都還在繼續從事科研工作,也能做出成果來,但對新科技、新理論的敏感性在下降,能否擔任好院士這項工作還真有些不好說。
所以又有了資深院士的稱號,年滿80周歲的院士可以根據實際授予資深院士稱號,資深院士繼續享有咨詢、評議和促進學術交流、科學普及等權利和義務,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但不能參加院士評選,不能給候選者投票,以削弱他們對科學院的影響。
“我們都是搞科學研究的,做科學研究首先就要尊重客觀事實,尊重規則,既然在增選辦法里面,沒有最低年齡的限制,那么就不要以這個理由來反對了!”吵了這么久,也到該結束的時候了,后面還有那么多人選等著討論呢。
“我提議,大家舉手表決吧,支持將林樓列入名單的舉手!只要半數同意就算是通過了!”評選院士的時候要獲得與會院士三分之二以上的支持,初選階段,標準則要低一點兒,有一半評審支持就可以了。
“一二三四……”主持人清點著人數,“好了,人數過半,那就把清華大學的林樓教授加到名單里面去吧,作為技術科學部的院士候選。”
工程院有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而科學院則暫且只有數學物理學部、化學部、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地學部、技術科學部五個學部,信息技術科學部要到日后才會增設,建筑領域的科學家屬于技術科學部,吳委員現在就是技術科學部的學部委員。
“那就這么定了吧!”大家伙接受了這一決議,反對的人也暫且放棄,要討論的人選還有很多,要是繼續糾纏的話,那就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審核結束了。
就這樣,林樓進入了本次院士增選的候選人名單之中,至于他到底能不能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院士,就看最終的評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