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委員說的是北京市第五次(1991年—2010年)總體規劃,在這一版的規劃中,提出了兩個戰略轉移的方針,強調市區不再擴大規模,而是在市區外圍建設衛星城,以疏散中心城市過密的人口和產業;由于意識到古建筑的歷史價值,這次規劃還首次將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發展作為獨立的章節提出,從整體上保護北京舊城、傳統城市中軸線、保護胡同格局等。
這一方案中,有不少都是林樓的貢獻,但是由于大家依舊沒想到中國經濟的發展能如此迅猛,所以林樓提出來的好多意見都沒有獲得他們的認可。
剛開始還好一點兒,但是經過了這幾年的迅猛發展,這一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實現的速度大大出乎了大家的預料,原本2010年才能實現的目標預計到2001年就能完成了,規劃空間容量趨于飽和,難以再容納更多新的城市功能,而新的問題卻不斷涌現。
人口增速快、城市中心區過度聚集、交通擁堵日趨嚴重、環境污染嚴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壓力巨大……北京與巴黎、倫敦、紐約等很多城市一樣,在快速城市化的發展背景下,難以避免地患上了“大城市病”,雖然現在病癥看起來還比較輕,但吳委員等人已經敏銳地意識到,要是再不修改規劃方案,將這些病癥消滅在腠理之間,這些問題必然會越來越嚴重,以至于發展到無法解決的地步。
“現在,北京又打算申辦奧運會,我覺得剛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重新調整北京的總體規劃方案,解決這些問題,給北京人帶來更好的生活,讓北京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吳委員說道。
“這是好事兒啊。”林樓知道,這是打算制定第六版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了,這版方案將北京未來的發展目標定位于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
相較于之前版本的規劃,這一版本的理念無疑更加先進,不過依舊存在許多問題;城市規劃就是這樣,需要不斷地進行調整,沒有那個方案能一管就是幾十年,要是真有這樣的方案,并且真的管用,那絕不是規劃師能力突出,而是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已經陷入停滯,幾十年都沒有大的變化。
“您有什么要我做的,盡管開口,咱還是和以前一樣,我給您打下手。”林樓還以為吳委員是繼續打算讓他當助手,于是爽快地答應下來。
然而吳委員的回答卻出乎了他的預料,他緩緩搖頭,面帶微笑看著林樓,“小樓啊,我今年都七十六了,你再讓我繼續負責這么繁重的工作,我肯定是吃不消的,所以這次我打算推薦你接替我的職位,擔任新版本北京總體城市規劃方案的負責人。”
林樓吃了一驚,剛想開口就被吳委員抬手攔住了,“你給特區和浦東做得城市規劃方案我都認認真真地研究過,而且還專門去實地考察了好幾次,這兩個地方的城市發展確實比北京更加健康,更加符合未來發展的需求。”
“這不一樣,浦東和特區幾乎都是全新修建的城市,和北京這種歷史悠久的老城市還是不一樣,許多在北京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在特區和浦東都不需要琢磨,做起來自然要簡單的多!”林樓趕緊解釋,這幾項規劃工作的難度肯定是不一樣的。
給北京做城市規劃方案要考慮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吳委員這種老資格的院士都感到異常吃力,更何況自己。
“這些難道我不清楚么?但特區和浦東建設得確實比北京好,也是不爭的事實,你現在也是院士了,有資格更有能力承擔這樣的工作!來之前我已經和幾位領導還有規劃委員會的同志溝通過了,他們都同意我的方案!”
“所以,你就不要推辭了,把這項工作交給你,我也放心,也能輕松下來,好好休息休息,寫幾本書,給學生上上課……”吳委員陷入美好的期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