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刺桐城內,除了依婷繡坊還有兩處宅邸為穆翊帆牽掛。一處是城中呈祥巷里的穆氏老宅,里面住著穆翊帆的母親莫老夫人和他的嫡妻張蕓娘并嫡子穆鶴男;另一處在城西北,“福德街”里。
福德街是個老街。街里面的宅邸只有兩處掛著匾額,它們都屬于一戶人家。一處在巷子頭,匾額上寫著“云鳳標行”,另一處在巷子尾,掛著“沈宅”的匾,“沈宅”就是云鳳標行行主沈英的宅邸。
泉州沈氏是此地真正的世家大姓。沈氏在泉州興盛了三百年,枝繁葉茂,族風純正,族中人才輩出。族人雖多在惠安聚居,泉州城內卻也不少達官貴人、豪門大戶是族中子弟。沈英家也屬沈氏,而且依襲的還是沈氏正嫡大宗。
因沈英的養父沈琪與穆翊帆母親莫老夫人年輕時曾有過一段短暫的姻緣,后來陰差陽錯被迫分離。莫氏又嫁給了穆淮,生下穆翊帆。穆淮去世后,沈琪雖然沒能再令她回心轉意重續前緣,但兩家這非同一般的關系卻是再也更改不了了。沈琪因此一生未再婚配,只收養了沈英一個兒子。沈英本是沈琪一個族弟獨子,自幼父母雙亡。三歲時被沈琪收養,帶到泉州。于是沈英跟穆翊帆就成了伙伴,因兩人恰巧同年同月同日而生,意氣相投,就一起玩耍、一起上學、一起淘氣搗亂,成年后又彼此鼎力相助,不是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
依婷聽李阿嬤稟報,忙掙脫穆翊帆的手站起來,出得門來。門外云鳳標行送禮的標師見了依婷忙機靈的作揖,口里說道:“給孟娘子問安!我家行主讓在下給您和穆行主送年貨來了。行主在漳州巡查,走前特意囑咐我家主母有了好的年貨先緊著依婷繡坊。今年的年貨類多質優,昨日剛運來,主母就趕緊著在下來送了。”
依婷讓他快起來,含笑說道:“又勞煩你們行主惦念,回去后替我問候他和駱大娘子。年上我們肯定要去給沈老太爺拜年的。”
那標師又說:“我家老太爺說‘過年了想人多熱鬧’著我送上帖子給穆行主和孟娘子,請您伉儷帶著穆姑娘除夕夜到家團聚。”說著拿出大紅色請帖呈給依婷。
穆翊帆此時恰也跟出來,接過帖子問:“可還送到呈祥巷了嗎?”
“怎可忘了請穆老夫人!昨日老太爺專門吩咐李主事去送的。老夫人已經欣然應允了,說是會帶張大娘子和穆公子一起去。”
聽說此話,依婷眸子黯淡下來,明顯有些不悅。李阿嬤見狀忙讓一旁的丫鬟把那標師讓到一進大門里東廂客房歇歇腳、飲杯茶去。
依婷見他去了方才囑咐李阿嬤道:“回頭別忘了封個賞給人家。讓阿福他們幾個把貨清點一下搬到庫房去,有那時鮮的封好后放冷窖里。”
李阿嬤應下,又說:“除了往年都有的肉禽和年糕,這次沈行主還送了不少中原的果蔬,奴婢瞧著那蘋果、蜜棗,均是新鮮好極。”
穆翊帆聽到便說:“一會兒讓阿福跟鐘堂主去碼頭上舶行里找袁掌柜拿給沈家的年貨,一起送到福德巷。我已吩咐好了的。”
依婷也跟著吩咐道:“去西庫房把我前些時候已備好的蜀錦和香云紗一并拿過去,告訴阿福,就說是給駱大娘子和如玉如紅的。”
李阿嬤一一應下,才去東廂稟告了鐘岳成,讓他和阿福一起到碼頭去了。
穆翊帆見依婷還是有些悶悶的,知她心事,就寬慰說:“不過吃個年飯,各自不說話便是了,何必自尋煩惱?再說阿娘也想看看彬彬,如置著氣,回頭傷了身子可不劃算。”聽了這話依婷轉身進了屋里。穆翊帆并未跟進去,只在門外面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