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可見官不拜,每月可以領到朝廷發的黍米和俸銀,而與秀才相比,舉人的“能力”更大,除了會得到比秀才多的黍米和銀兩外,舉人已經可以蔭蔽家族。舉人名下的田地,不計多寡,都可免除稅收。
正因為這一項政策,大多舉人家庭都很富裕。一來自然是因為減免了賦稅,家里多了收入。二來,便是許多想要把自家田地掛到舉人名下,以不上交賦稅的百姓,都會送上幾層收入或是銀兩禮品做籌碼,以求庇佑,久而久之,舉人之家都富裕起來。
既然提起這個,徐二郎不免又順口說了一句,“今日前來拜訪的友人中,有想把田地掛到我名下的。”
瑾娘心一提,手不自覺抖了一下。
瑾娘來到這個時代后,沒有仔細讀過歷史,可大致也翻看了幾本書籍。也因為徐二郎要科舉,所以她選取的書本都往律法和科舉方面靠攏。
大齊王朝的律法中有一條確實說明,舉人名下財產可免除賦稅。
當初讀到這里時,瑾娘還納悶了一下,這國君未免太大方。
如是建國之初頒布這樣的政令,自然可以促進開荒,促進有志青年讀書進取。
可如今都建國兩三百年了,為何這項政策還一直持續著?
建國時沒多少舉人,國家大方免掉幾個賦稅無傷大雅。可如今舉人不說成千上萬,數量也不小了。且舉人名下的田畝數量也不限制,那不時說,若這舉人愿意,甚至可以“庇護”一鎮一縣,甚至幾鎮幾縣,長此以往,國家的賦稅還收的上來么?國庫不早就成為一個空殼子了?
而空庫都空了,不管是賑災還是征戰,都沒有了可用的銀兩和糧食,那距離這個國家滅亡還遠么?
瑾娘都能看得到的遠景,那些皇族人士會看不到么?傳說中英明神武的陛下會看不到么?
他們肯定也看到了,而至如今還沒有處理這個問題,想來要么是困難重重,被絆住了腳不得施為;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他們正在等待契機,好一舉解決此事。
不管怎么說,這種事情都是不能沾的。別得不到實惠,反倒惹得滿身騷。
瑾娘這么說時,徐二郎一直目光灼灼的盯著她看。
瑾娘被他看得不自在,心里也有些發虛,擔心自己的見解不合情理,所以說話底氣越來越不足,直至聲音低到都聽不見了。
“怎么不說了?”徐二郎問她。
瑾娘道,“我一個婦道人家,沒多少見識,怕說下去惹你發笑。再說,我也就那點認知,如今都說完了。你要是覺得有點意思,就琢磨琢磨,要是覺得我說的不切實際,就單純認為我在胡扯就行。好了,我先出去了,這浴室悶得很,我胸口有些堵。”
瑾娘遁了,徐二郎看著她落荒而逃的背影,片刻后卻哈哈大笑起來。
瑾娘此時正在外邊通發,聞言就朝天翻了個白眼,不知道這男人又神經什么。
徐二郎從浴室出來時,瑾娘先讓他把丫鬟送來的醒酒湯喝了,稍后將他按坐在凳子上,她給他絞發。
至于之前在浴室說的那些舉人啊,田畝啊的事情,瑾娘倒是沒有再問,徐二郎也沒有再提及,也不知道他心里有什么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