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父來到京城后已是臘月,京城繁華熱鬧,此時竟隱隱有了過年的氣氛。
然過了年就是春闈,所以即便如今街上遍布舉子,各處酒樓茶館中也多得是各地的考生在高談闊論,林父和徐二郎也無暇出去。
徐二郎是已經見識到兩年前的場面,懶得出去“長見識”。林父則是因為年齡就是最好的閱歷,他閱歷深厚了,也沉得住氣,想要一舉中榜,可不得更加努力。
也因為徐二郎如今拜的名師,林父倒是多有請教徐二郎的時候。
林父拉的下臉,徐二郎也不藏拙,翁婿兩人倒是相處融洽。
也因為這段時日的親近接觸,林父對徐二郎的評價更上一層樓。覺得自己當初的眼光當真沒錯,把瑾娘嫁給徐二郎,真的給女兒找了個好歸宿。
同時他也意識到,徐二郎當真不是那種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的人。
但現在沒那種心思,不代表以后沒有。人都是善變的,所以該努力還是努力,自己能給女兒的幫襯,就一定要給,也好讓徐二郎知曉,瑾娘也是有娘家有靠山的。
瑾娘對林父的心思一點不知,倒是對林父能拉下身架向徐二郎請教一事頗為訝異。
瑾娘和徐二郎說,“我沒想到父親如此,如此……”折節下交?這詞好像表達的不準確,但大概就是這么個意思。
徐二郎一眼看懂她的心思,就笑她,“你還不如岳父通透。岳父說過,聞道有先后,達者為師。”意思是誰學的好誰就是老師,誰就是前輩,不在乎年紀大小,也不在乎學習的時間長短。說實話,林父能如此放下身架,徐二郎比瑾娘更吃驚,可吃驚過后就是鄭重,對待林父也愈發欽佩。
不說徐二郎和林父整日苦讀,且說這一日徐府又擺起宴席。
這宴席是為款待辛魏和鄭順明,以及王軻的。
徐二郎其余幾個好友全部中榜,如今都有舉人功名。
只是當時王軻和鄭順明不放心家里,考完就回了家中一趟,才沒有和林父以及辛魏一道上京。如今將家中安頓好,兩人便協同一道來京城了。
也因為到底是兩個年輕力壯的男人,不比林父和辛魏老的老病的病,中途還因為林父風寒耽擱了幾日。王軻和鄭順明一路都很順當,到京城所花費的時間遠比辛魏和林父兩人少了十多天不止。
也正是因此,在辛魏和林父到達京城十日后,兩人也到了京城。
今日徐府設宴,就是為了款待他們。
宴席依舊是翩翩操持的,小姑娘如今處理起府中的事情愈發得心應手,妥妥當當,一點也不用瑾娘操心。
前院開了宴席,后院就只有瑾娘、宿夫人,以及翩翩長樂和小魚兒。因為王軻和宿遷都沒有帶家眷,而辛魏至今未婚,所以宴席上多少有些冷清。
反觀前邊的宴席,就要熱鬧多了。
鄭順明兩杯酒下肚話就絮叨開了,說此時的他就如同去年的徐二郎一般,參加春闈只是為了長長見識,至于上榜什么的,他是想都不敢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