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他們腦海中根本沒有爹娘這兩號人物,那時候他們怎么不嫌棄娘壞娘無理取鬧?
這雙標的,也是讓人醉醉的了!
馬車一路緩慢行駛到總督府門口,一路歡聲笑語,讓長樂和小魚兒自從離家后就飄忽的心,終于得到了慰藉。
等到了總督府門口,幾人面色愉悅輕松地從馬車上跳下來。
也是湊巧,今天正好是朝廷宣發對世家判決的日子,也因此,徐二郎并不在府中,而是與柯大人以及吳大人在一起。
世家所犯罪孽滔天,雖百死不足以平息帝怒。這邊的案子允文帝一直有關注,是以當柯大人與吳大人將最終判了斬刑的名單遞到允文帝案前時,允文帝想都沒想,就立即蓋了玉印。
允文帝只恨這次斬首的人不夠多!
就是這些蠹蟲,將半個江山都蛀空了。朝廷為軍餉之事煩憂,他堂堂一國帝王夜晚憂心的睡不著覺。那些蠹蟲倒好,存下了數以千萬億萬計的金銀珠寶,還想著造反做下一代的帝王……就不說他們這心思多可惡可恨,誅九族都是輕的,只說那些財物絕大多數都是通過不法手段盤剝而來,換句話說,那些原本可都是屬于大齊朝,屬于他這個帝王的東西。
允文帝看到三皇子運送到京城的,那些金銀珠寶糧食武器有多振奮狂喜,與此同時內心就有多么狂怒憤恨。
他一個皇帝常因為要到處摳銀子,不得不做出“節省”的表率。可恨這些“亂臣賊子”富可敵國,每日恨不能躺在金山銀山上睡大覺……
說這些扯遠了,只說因看到三皇子費盡千辛萬苦運到京城的那些東西時,允文帝對通州世家的痛恨達到深惡痛絕的地步。他讓人時時盯著吳大人與柯大人的動靜,那邊在他若有似無的催促下,辦公速度明顯加快。又因為證據確鑿,吳大人與柯大人商商量量著就將一行人的罪行定了下來。
像是這種有抄家嫌棄的大案,按本朝律法都是由當地衙門給出判決意見,再交由朝廷由刑部復審,最后刑部尚書簽下死刑判決書,并上呈到御案前交由陛下做最后復查。
不過最后一步通常只是走走行事,皇帝太忙,每天要處理的折子太多。像是這種通過刑部等三司遞上去的,基本就是蓋棺定論了。這是最不容易出錯的東西,允文帝也鮮少在這上邊浪費心思。因而大致看過,確定刑法不是過于苛刻,便直接蓋了玉璽。
而這次,允文帝等不上吳大人和柯大人通過官道來送,讓暗衛通過密法將兩人的折子在三天內送到了京城。隨后陛下用璽,世家的家主,包括作惡的老爺、公子、夫人、惡仆等,統統判了斬立決。
由此也可見允文帝對這些人的容忍度跌落到零,一時間朝堂內外倒倒是前所未有的清凈起來。
不管是出身世家的官員,還是和世家有牽連的,都縮起腦袋裝鵪鶉。而一些和世家無聲來往的清貴或新貴,也不想這時候去戳陛下的肺管子。
大家都知情識趣起來,對世家的處置也無人質疑或求情,也因此政令才在短短時間又發回到通州。
不過如今時間還早,罪犯們還在牢獄中,還沒被拉到西邊的菜市口。
行刑也得死午時的事情了,如今距離那時間還有不短時日……
腦袋里想過這些事情,瑾娘就很不能拍自己兩下,想什么亂七八糟的呢。
這一下死幾百口,菜市口的青石板怕不得被人血給浸潤成血色。那血色尤其難洗,沒有幾個月的功夫,是別想弄干凈的。
這些事情瑾娘沒想過說給孩子聽,小孩子還是要多聽些真善美的東西才有利于成長,聽多了血腥,以后別在她不留神的時候長成小變態。
瑾娘提著心,特意沒將此事告知幾個小的。可她不說,有的是人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