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距離自己的目標,還差一點。
而且陳舟有信心,今天就能夠解決掉,這個新公式所遺留的問題。
要說陳舟唯一不開心的,就是他在翻閱文獻資料的時候,又發現了這個新公式的,一些“新問題”。
這個“新問題”,也將陳舟原本的期待感,給降低了不少。
陳舟發現,這個新公式,雖然是他獨立研究發現的,但他卻并不是首創。
早在2014年,這個新公式,就已經被一位荷蘭學者發現。
而且,這個公式的雛形,最早甚至于可以追溯到1968年……
也就是說,陳舟原本所想的,不能被其他物理學家捷足先登的情況,是再也不會發生了的。
他都是晚了不少的后來者。
在剛發現這個新問題時,陳舟甚至都覺得自己是不是眼花了?
直到再三翻閱之后,陳舟確定了這一悲慘的消息。
此時,原本只有一條路的陳舟,現在也有了兩個選擇。
一個是,放棄對新公式的深入研究,別管這個半路發現的公式。
另一個就是,別管這個新公式的發現權,將研究繼續深入下去。
單純的一個公式,也正如陳舟那強烈的感覺一般,應用范圍有限。
在無法適用于一般情形時,它的價值,也就只有那些。
只有更深入的研究,打開這個公式身上的枷鎖,才能使其具有更大的價值,發揮更大的作用。
但是這樣的話,就有點為這個公式的發現者,做嫁衣的感覺。
因為人們以后提起這個公式,說到這個公式的發現者時,卻不是陳舟。
這也是陳舟最不爽的地方。
這兩個選擇,他一個都不想選。
他還記得自己剛發現這個新公式時,那滿臉的興奮勁。
可惜,都木得了……
在又一次翻閱了那個令陳舟感到不爽的文獻之后,陳舟最終選擇了無視這篇文獻。
稍微調整了一下心態,便再次投入到了新公式的研究之中。
畢竟,正沉浸于新公式研究的他,從心底里,其實也不想放棄這個研究。
就算是以后人們談到這個新公式,發現者的名字不是他,那又怎樣?
只要人們記住,是他將這個新公式的價值,最大程度的發揮了出來,那也就值得了。
在科學探索的過程中,“重復造輪子”的事情,從來就不新鮮。
最知名的,好比牛頓和萊布尼茨,各自獨立發明了微積分。
而計算機領域,也有圖靈和邱奇,先后提出通用計算機理論。
陳舟覺得,這樣的事,以前有,以后也會有。
而如他這般,多學科領域進行研究的人,更是容易碰到。
他能夠做的,應該做的,就是保持一顆學者的心態。
從學術的角度,以最大的能力,做好自己的學術研究。
就像那些在每個領域里,做出杰出成就,推動學科發展的人一樣。
他們雖然不是最初的發現者,可誰又能說,他們不是大師呢?
而這,才是做研究的意義!
也是抱著這樣的信念,陳舟保有了最佳的精神狀態,繼續著新公式的研究。
也才有了這一夜爆肝研究后,還差一點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