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的大腦里,在短時間內,許許多多的應對方案一一閃過,最后,他用腦袋頂了頂那堵塌了一半圍墻,試了試承受力。
他咬咬牙,從腰間摸出一顆長柄手榴彈,擰開蓋子,將引線的鐵環扣在中指上,深深的吸了一口氣,中指一抖,拉響了手榴彈。
一陣輕煙,伴著“嗤嗤”的響聲,瞬間便彌漫開來。
說過遲那時快,就在輕煙散逸的同時,張偉的手臂一揚,手榴彈脫手而出,飛到了圍墻外面。
緊接著,“轟”的一聲,硝煙四起,彈片與碎石紛飛,四散而起,有一部分更是“啾啾啾”的射到圍墻上,現場頓時一片混亂,煙霧彌漫,完美的隔絕了他與狙擊手之間的視野。
趁此機會,張偉猛地站起,躬著身,也不管什么后果,瘋了一般的沖進了樓房,就在進樓的下一秒鐘,他基本上就是跪著沖進去的。
隨后,身子不斷滾動著,最終停在了一處他自認為安全的地方。
他倚在窗前的墻壁上,大口大口的喘著氣,如同一條離水多時的大魚。
這短短的十幾秒時間,可以說已經榨干了他全身的能量,任何一個人,體能在極限爆發之后,必定會陷入一個短時的極度疲憊。
特種兵也不例外。
他喘了一會兒,總算是緩了過來,抖落了手榴彈爆炸帶起的一些泥土,經過檢查,全身上下倒是安然無恙。
他慶幸的咧開嘴,笑了笑。
用手榴彈來隔絕狙擊手的視線,這是極其危險的。
當時的環境下,張偉是趴著投彈,對手臂力量的掌控自然做不到隨心所欲。
加上不遠處,又有一名狙擊手在虎視眈眈的盯著他,投彈的時候,手掌伸起的高度不能高于圍墻,否則,就在投彈的瞬間,都存在著被子彈擊中的可能。
這種情況的投擲,實在是與螺絲殼里做道場差不了多少。
然而,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危險的是手榴彈投出以后,由于力度不夠,落彈點與自己太近的話,那就真的悲哀了。
不用說圍墻倒塌壓住身體,光光是爆炸的沖擊波都可以震傷他的內臟。
所以,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他不可能永遠趴在那堵圍墻的底下等死,只能孤注一擲,險中求生。
張偉休息了幾分鐘,從身上掏出一支包裹的嚴嚴實實的瞄準鏡,仔細的安裝到毛瑟步槍上。
這支光學瞄準鏡產自德國最著名的卡爾蔡斯公司,放大倍數高達六倍,是他親手從德國帶回來的,還是第一次真正在國內戰場上**。
原裝進口的毛瑟步槍,加上6倍瞄裝鏡,它就變成了魔鬼。
在有經驗的狙擊高手的手里,這種配置的槍械,有效殺傷距離高達1000米。
張偉不是職業的狙擊手,但憑著直覺,他感到自己的對手與他的距離,并沒有這么遙遠,他相信,在五六百米的距離內,他的槍法,也絕對不是吃素的。
而日軍,通常而言,他們裝備的瞄準鏡最多只有4倍,這種科技上的懸殊,某種程度上,一開始就決定了一名戰士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