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二字傳入耳中的時候,只讓李子淵和姚啟圣,無不是被驚得一陣愕然,他們驚愕的看著于樹杰,半晌都說不出話來,他們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朱明忠的要求居然是這樣的要求。
北伐!
真虧他朱明忠能想得出來!
那北伐又豈是好北伐的?
“北伐?難道淮王忘了山東那邊可有二十幾萬清軍精銳!”
李子淵立即是急聲說道,這那里是想攜手,分明就是想要借刀殺人。
面對李子淵的反問,于樹杰重新坐下,平靜的說道。
“山東確實有二十萬清軍精銳,可是河南、山西、北直隸卻沒有,若是軍門能于襄陽北伐,直取河南中原腹地,再以一支偏師勁旅,仿效當年闖賊舊事,入山西,出太行,直逼京畿,清虜失之以京師,屆時這下這半壁江山,既可一紙檄文而定,到時候,軍門自然是立奇功于我大明!”
于樹杰的建議,讓李子淵的猛然睜大眼睛,姚啟圣也是只覺得一陣目眩,先前想不通的一切,這會他終于想通了,他終于知道了朱明忠的“奇”在什么地方?
這正是朱明忠的過人之處!
當全天下的人都以為他與鄭成功必將撕個魚死網破的時候,他朱明忠卻把眼睛跳出了江南,直指滿清的腹地,在滿清朝廷上下想要趁熱打鐵,想要等朱鄭兩人撕個魚死網破的時候,再漁翁得利,那里想到,他朱明忠同樣也盯上了他們。
這朱明忠,當真是走一步算十步!
如果軍門出兵北伐,到時候,又豈還能分兵襲擾江北?
這樣一舉兩得的事情,對于朱明忠來說,自然是好事,只是,這風險未免也太大了。
“倘能真如足下所言,當真能夠北伐成功的話,則實為國家之福,萬民之幸。”
李子淵面無表明的說道。
“淮王此策好則好矣,然此中有一大失誤。若是軍門當真北伐,一但清虜調集重兵阻截,又該如何?”
對于姚啟圣的提醒,李子淵只是面無表情的聽著,他的心里雖說吃驚于朱明忠的這個奇策,可是他也知道,這事的風險,一不小心,可就是全盤皆輸啊。
這事若是成了,那是奇功,可若是敗了,那可就是前功盡棄!到時候,他朱明忠自然也就是借刀殺人了。
李子淵不露聲色,摸著胡須,和顏悅色地對于樹杰說道。
“正是如此,若是清虜調集重兵阻截,想來淮王既然出此奇策,必定多有解決之策,望足下告之。”
于樹杰立即回答道。
“方才在下已經說過,軍門于襄陽北伐,直取河南中原腹地,河南之地,清虜兵力相對空虛,取河南之后,再以一支偏師勁旅,仿效當年闖賊舊事,入山西,出太行,進而直逼京畿,而主力則于河南隔河對峙,若清虜主力北上阻攔,是趁機攻取山東,取其腹后,亦或是鞏固河南,令其不敢南下,這主動之權,皆在軍門之手。”
看著李子淵,于樹杰又說道。
“當初,淮王入江北時,所領之兵可其之手,卻可輕易奪以江北,若是軍門出奇不意揮師北伐,必可為我大明立下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