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淵想起朱明忠于江北的功業,不由自主的點了點頭。
“此事茲關體大,非李某一人所能決,少行,這天色已經晚上,你便在衙門里休息吧?”
盡管李子淵沒有立即回答,但于樹杰也能看到他似乎有些心動了。
“熙止,隨我到書房去。”
進書房后,姚啟圣自己關好門窗,壓低聲音對李子淵說。
“以偏師入晉,以主力隔河引其主力不敢輕舉動,倒無不可……”
李子淵的眉頭微微皺了起來,看著他點頭說道。
“確實如此,若是說這個策,確實是奇策,目下河南清軍不過區區數萬,若是避其主力,自然可以輕過河南,縱是遭遇其主力,亦可聚強兵敗之,至于山西,那里的清軍兵力亦不過區區數千,一但取了山西,這京師也就是門戶大開了!現在京師不過只余清虜霉婦孺,一但大軍兵臨城下,克復京師可謂是輕而易舉之事!”
提及克復京師的時候,李子淵的呼吸忍不住為之一緊,對于名聲不佳的他來說,他所看到的是收復京師之后,到時候所收取的聲名,到那時,這天下誰不知道他所立奇功?誰還會再提昨日舊事?
“若是能北伐攻取京師,到時候,清虜所謂二十萬大軍,必將人心惶惶,其家人皆聚于京師,若以其為質自然無心戀戰。”
李子淵輕輕點了一下頭,姚啟圣把聲音再壓低。
“所以,以在下看來,那淮王之所以建議軍門以偏師入晉,以再主力集于河南,表面上看似為軍門著想,實際卻是對軍門百般防范!”
“哦?”
看著姚啟圣,李子淵詫異的問道。
“這是為何?”
“軍門,你想啊,清虜入關后,所謂之滿蒙漢八旗皆悉數攜家眷入關,于京師內城驅漢民,設滿城,八旗皆駐于滿城,若是我軍攻取京師,其為穩定軍心,必定全力回援京師,若是我軍以偏師入京,攻城時稍有不順,既有可能為陷清虜重兵重圍之中,屆時,這偏師如何南返?雖說失以偏師于大軍無損,可卻亦可令軍門傷以元氣,,”
姚啟圣的解釋,讓李子淵立即想通了其中的關鍵,他的眉頭一皺,然后說道。
“確實如此,淮王好計策啊,若是我如其所愿,出兵北伐,到時候,既可攪得滿清腹地天翻地覆,若無我軍相助,延平必不至于揮師江北,如此自可解其當下之困,且又能借助殺人,損我兵力,果然不愧是他朱明忠,如此一石數鳥之計,也就只有他了!”
在感嘆著朱明忠“算無遺策”的同時,李子淵又看著姚啟圣問道。
“既然熙止已經看到淮王的算計,那以熙止看來,現在咱們怎么辦?”
面對李子淵的問題,姚啟圣先是沉思片刻,而后才對他說道。
“這就要看軍門想要什么了?”
————————————————————————
故事很精彩,正在繼續,還請大家多多支持!求支持、求推薦……歡迎大家加入《大明鐵骨》讀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