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雞給猴看!
安南就是那只雞!
至于猴,自然是暹羅、真臘以及亞齊、文萊、柔佛、霹靂、萬丹、日惹、吉打、雪蘭莪、蘇祿和登嘉樓等土邦。當然,對于這些土國,朱明忠并不會大舉興兵討伐。畢竟,相比于曾經在數百年間屬于中國的越南所擁有的成熟的政權體制,那些土邦,與其說是國。倒不如說是土邦酋長,不過只是有一座王城罷了。這些土邦并不值得大明揮師討伐,反倒適合用于練兵——讓藩王們在那里練兵,畢竟朝廷是不可能為他們打天下的。
“李卿,理藩院要抓住這個機會,告訴那些土酋,讓他們接受我們設立置丞館,設立置丞館之后,我們的目標是什么呢?自然是保護僑商!”
朱明忠看著李仙根,又一次強調著設立置丞館的目的。
盡管在名義上,南洋各個土國都是大明的藩屬國,但這種宗主國與藩屬國的關系僅僅是建立在朝貢體系上的。宗主國即無權干涉藩屬國的內政,也無權在藩屬國駐軍。當然,也不會這干。而這種朝貢關系早在明朝嘉靖年間,就已經形同虛設了。而到后來清虜入寇,更是讓形同虛設的宗主權,變得幾乎不復存在。
而與此同時,早在兩百多年前,不大的南洋半島便早已陷入了混戰之中。在這近兩百年的時間里,半島上的各方大勢力互相攻伐。緬甸與暹羅之間的戰爭,更是持續百年,直到緬甸被大明滅國后,暹羅才算是消停下來,而在越南,北方安南的鄭氏與廣南的阮氏彼此爭奪“天下”百年,至于真臘、占城,則是任人欺負的角色。
不過雖說南洋的土國一直忙于內斗,但在過去的幾年間,他們還是感受到了變化,感受到宗主國的變化。他們發現在他們的港口里已經停滿了來自天朝上國的大船,他們的集市上充滿了來自天朝的各色貨物。除此之外,大街上的明人也是日漸增多起來。
也正因如此,為了保護明商的利益,才會設立置丞館。盡管實際上,現在南洋經商的明商而與過去的明商截然不同,現在去南洋經商的商販,往往都是以西洋商會為依托。商會會直接出面與土王談判,同西洋商人一樣在重要的港口建立起架有大炮的“商館”,并且設立私人衛隊。面對那些火銃以及大炮,當地的土王們自然是不敢再像從前那樣肆意欺凌明商。
可那只是商人的行為,還需要國家層面的保護!當然,置丞館的目的,并不僅僅只是保護,同樣還有另一個更為重要的目的。
“海外的拓殖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從最初的開埠通商,然后下一步就是向他們租借土地……”
走到那張大地圖前,將這副世界地圖放到文昭閣,這是朱明忠在用特有的方式,去提醒著人們,中國并不是“中央之國”,也不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
“我們可以在南洋的海岸線,向他們租借一塊又一塊土地,然后,在那里筑城,分封宗室,首先需要的是一個立足點,有了那個立足點之后,才能一點點的將那里變成諸夏,當然,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向那些土王申明我大明的宗主權,我們要的不是口中上的“天朝上國”,口頭上的宗主國,我們要憑借著宗主國的頭銜不斷地向他們索要各種特權來,而這些特權,就是我們撫以蠻夷的必須。也是置丞所需要完成的任務!”
熟知西洋人那一套殖民手段的朱明忠,壓根就沒有打算派大軍去進攻南洋的那些土國,按他的計劃,是用一種成本最低的方式——外交上的迫使那些國家讓出一部分土地。
當然在那些土王看來這樣的要求是極其無理的。可他們的實力卻又讓他們沒有這個膽量對大明說個“不”字。而安南就是一個警告,警告所有人,如果他們拒絕會發生什么!
無非就是一個立即死,一個早晚死的結果。朱明忠相信,他們會毫無例外的選擇晚死。而且,南洋的很多土王,根本就沒有國土概念,他們并不介意租借甚至割讓土地給大明,就像真臘將湄公河三角洲一帶割讓予大明一般,甚至都沒有訛詐,只是因為真臘借大明抵御暹羅的入侵,再則湄公河三角洲,現在也只是一片沼澤,并不是后世的越南的糧倉,實際上,湄公河三角洲之所以成為糧倉,也是明人勞作的結果——鄭克爽投降后,陳上川等人率領的不愿降敵的明軍,于開墾了那片土地,讓其成為越南的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