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著遠處的鐵廠,朱明忠繼續說道。
“今明兩年,這里會再添兩座煉鐵高爐,是新型高爐,現在清河書院正在對爐體進行改進,還有鼓風設備,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明年,利國驛鐵廠的產量將會突破5萬噸,但是,這也是利國驛的極限了,但南京的江南鐵廠還有湖北新建的大冶鐵廠,都會添置新設備,再加上全國其它地區的鐵廠,明年大明的鐵產量將會突破三十萬噸,后年應該可以達到四十萬噸,到那時,鐵路的筑建就不會再受原料不足的制約。”
話音落下的時候,朱明忠轉過身看著張英說道。
“但是,這一切,都必須要以鐵路為前提,只有不斷的修建鐵路,才能促進我們的鋼鐵生產,所以,朕以為,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鐵路公司都必須要發揮主導作用!由鐵路公司去規劃全國的鐵路筑建,而不是完全憑借商人們一廂情愿筑建!”
盯著睜大眼睛,似乎有些不明所以張英,朱明忠笑問道。
“怎么樣?到時候你準備先修那一條鐵路?”
“陛下,這,這……”
張英詫異的看著陛下,似乎還不明白陛下的意思。
“主導作用!”
笑看著張英,朱明忠繼續說道。
“這么說吧,未來,大明的鐵路筑建,應該是由官商合作的方式進行,公司制造規劃,然后勘探線路,然后再公開線路,既可以由公司與商人共同出資,共同修建,也可以由于公司或者商人單獨筑建,可以采用股份合作的方式嘛,并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形式,畢竟……”
話聲稍頓,朱明忠又說道。
“商人重利,有些路線,并不一定有利可圖,他們自然就不愿意去修,這個時候就需要官府多負擔一些,畢竟,有些路看似沒有商利,但要是不修鐵路,就與國大不利,所以,有時候,不能一味的只看到修路可以帶來多少利潤,還要看到潛在的影響……”
對于商辦鐵路,朱明忠一方是警惕,因為在另一個時空中,“我韃清”就是毀于商辦鐵路帶來的混亂,而另一方面則又深知商辦鐵路對鐵路事業的推進作用,畢竟,大平洋對岸的美國,在短短幾十年內修建十幾萬公里鐵路的成就,足以讓世人為之驚嘆。可以說,正是依靠著修建鐵路,使得美國成功的擠身世界列強,并最終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鐵路本身既是工業革命的產物,同時也是促進工業化的重要因素。因為鐵路建設吸收了工業的大部分生產能力,并帶動了各工業部門的加速運轉。由鐵路建設推動了鋼鐵、煤炭、機械制造、木材加工等一系列相關行業的發展。這種連鎖效應對美國整個經濟的全面增長作出了重大貢獻。
而在這個時代,朱明忠當然希望鐵路能夠成為大明工業革命的龍頭,至少與紡織業等工業一起,成為工業革命的龍頭,刺激國家的經濟發展。最終,讓大明實現工業上的騰飛。
也正因如此,對于更肯活力的商辦鐵路,朱明忠才會懷有一種莫名的期待,期待著他們能夠像在另一時空中的美國同等行一樣,集中社會的閑散資本,在短期內筑建起屬于大明的鐵路網——一個橫跨大明甚至連接東南亞、朝鮮以至于中亞的鐵路網。
“陛下所言甚是,報上曾人有言“鐵路延伸之處,既是我大明威儀所在”,有的地方固然因為山高路險,不宜修建鐵路,但是,為了大明邊疆安全,勢必需要將鐵路修建邊地,甚至于即便是不惜工本,也在所不惜,但是……”
終于弄明白陛下想法的張英,總算是長松了一口氣,在明白了鐵路公司未來的位置之后,明白了鐵路公司的主導作用之后,度過“生存危機”的他,又說道。
“但是臣以為,現在最重要的不在于眼下修建多少鐵路,而在于培養多少與筑路相關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