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鄭王北伐成功,既有其必然,也有其偶然,必然是因為江南空虛,清軍主力在西南,至于偶然,恐怕就是宿遷之戰中,陛下率領新練忠義軍力挽狂瀾,全殲達素的十萬大軍。
從此之后,清軍再也無法對明軍形成優勢,曾幾何時勢不可當的清軍,在各路明軍的牽制、打擊下,反倒是江河日下。
“你看,現在這里的局勢,其實和當年也差不多。”
扭頭看著兒子,李定國說道。
“現在咱們的主力盯著清虜酋首,這靖南有二十余萬守軍,咱們想要一口吃下去,肯定會被撐著,而在咱們的主力盯著這里的時候,在南邊的山地,還有十幾萬駐防清虜,嗣興,你看這局勢,是不是和當年差不多,要是兩股清虜合流的話,咱們的日子怕就不好過了……”
歷史總是如此,總是會在不經意的重復著過去,而現在,歷史又一次在這里上演了,只不過角色發生了變化,當年近乎窮途末路的大明在“翻盤”之后,反倒把滿清逼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只不過,相比于大明,滿清現在甚至連翻盤的機會都沒有。
畢竟,他們的人心在……在靖南!
突然,像是想通了一切似的,李嗣興驚詫的看著父王,他知道父王為什么要長期圍困靖南,知道父王為什么要圍而不攻。
因為人心!
人心在在什么地方?
人心在人的心里!
沒有了人,所有的一切都會消失。
就像清虜進入西域時那樣,他們吸取了在大明的教訓,對待當地人,他們不招降不納降,直接一殺了事,或許對當地土民的屠殺使得他們不能征收稅糧,但是卻從根本上避免上土民作亂的可能。
人都被殺絕了,又怎么可能再去作亂呢?
李嗣興想到了這一路上碰到的土民,這里曾經生活著數百萬土人,可是現在,這里頂多也就只有幾萬土人,那些土人要么被殺了,要么被掠為奴婢,要么逃往異國他鄉。當然,即便是現在明軍來到了這里,那些逃亡者也不可能再回來,朝廷是不會同意他們回來的,畢竟,這里的土地、山河將會分給大明的移民,至于土民,沒有人會在乎他們的死活。
有時候,大明同樣需要向清虜學習,當然這種學習不能是直接的學習,應該是間接的。
現在,父王就是在效仿他們。
“糧將盡,人相食!”
簡單的六個字,透露出靖南的窘態。同樣也讓李嗣興明白,也許再過幾個月,最多等到冬天到來的時候,這六個字就會變成另外四個字。
“糧盡,人絕。”
糧盡人絕,城自然不攻自克。
呼!
長出了一口氣,李嗣興看著若有所思的父王,他沒有再去問及任何與靖南有關的問題,現在已經不需要再問了,從父王選擇圍困的那天起,靖南以及城中的百姓命運就已經注定了。
“父王,你是擔心南方的清虜會北上?”
李嗣興看著父王反問道。
“擔心?”
李定國笑了笑,然后說道,
“這又有什么可擔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