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娘冷聲道:“城外五步一哨,十步一關,到下一關口,必是子時了,定然寸步難行。”
蕭伯鸞看向薛石隱:“除非能飛檐走壁。我知道一條路。”
薛石隱哪里不明白這言下之意。反正把柄在手,他何懼哉:“走吧。”
“等等,”申小菱攔住二人,“我有一法不用出城。”
“是何方法?”薛蕭二人問道。
申小菱看看屋內,有文房四寶。她走向了書案。提起筆。
“蕭大人可知道行軍糧草用度?”
這把蕭伯鸞問住了,他從未行軍打仗,對于糧草輜重所用,一頭霧水。
薛石隱已知其用意,笑道:“我知道,你怎么不問我呢?”
“薛大人請講。”
“我朝自始帝起,每一名士兵百日糧及裝備行具,重逾三石。馬匹攜帶輜重,百日行軍耗費糧草九石。”薛石隱遍覽芮國卷宗,規章爛熟于心。
“不知小將軍帶了多少兵馬出城?”申小菱一邊寫字一邊問道。
蕭伯鸞錯愕之余,回答道:“杭州護城軍一萬人,是趙丏之前在會稽山剿匪時留下的。他已抽調了八千人出城,在杭州形成包圍之勢。”
“小將軍到百里之外迎駕,用的是什么兵?”申小菱又抬起頭追問。
“自然是騎兵為主。”
申小菱在紙上寫寫畫畫,嘴里念念有詞:“一石等于二十七斤,人均每日耗二點七斤。一匹馬要八點一斤。”
見她算得入迷,說的也是自己聽不懂的言辭。蕭薛二人不由自主地靠過去,站在她的左右,想要看清楚她寫的內容。卻發現她用的是自己從未見過的符號。兩人心頭皆是暗驚。
默娘在一旁研墨,卻想著這些符號似乎在哪里見過。
寫到一半,申小菱抬起頭,被左右的黑白無常嚇了一跳,他們何時湊得這么近了?
也不知道該問黑的還是白的,她眨眨眼:“寧妃入杭之后,這些哨卡會撤掉還是?”
“論理,這些兵力離杭州府如此之近,糧草不會帶太多。”蕭伯鸞想了想。
薛石隱接過話:“但若他本就要出發南下,自然會多帶一些。”
“糧草調用記錄歸誰管?”申小菱問道。
“可去府衙調閱。”薛石隱道。
“現在?李知府必然睡了。”
“且等片刻。”蕭伯鸞出了門,吩咐了一個風字輩暗衛。
薛石隱對于他的坦誠很欣賞,看樣子應該是派人去京城查了卷宗的事了。
不足半個時辰,風字輩暗衛便取來了縣志和糧草調用記錄。
“此處有寫:寧妃省親,小將軍趙丏于臘月初五帶軍出城百里迎駕。八千人,兩千匹馬。”蕭伯鸞讀道,又補了一句:“我的人查過,另有六百兵力,妝作百姓了。”
“八千六百乘以二點七加兩千乘以八點一,”申小菱算得行云流水,“他領了幾日的糧?”
“趙丏軍領三十日糧,”薛石隱翻閱糧草志,讀到此處,抬起頭來:
“四萬三千八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