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回憶后,想起這位私人包機連夜趕到葉城,因沒見到爺爺最后一面而跪地嚎啕地大哭的老人,不由眼圈一紅,規規矩矩地深深一躬。
“石爺爺,不好意思,我一下子沒認出來!”
石大慶,這位老鳳祥的退休掌門人摸了摸光頭,哈哈笑道:“認不出就對了!那時還有頭發,現在成光頭了,哈!”
這時,其他幾位也喊了起來。
“老安叔的孫子啊,來來,讓大爺瞧瞧……”
“安老的謫孫啊,一表人才又有一手好手藝,來來,伯伯的見面禮!”
“孩子,這是我的電話和地址,有時間一定來家坐坐,當年安爺救了我一命哦!”
……
一群老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很快地,安寧懷里多了七八件老一輩親手制作的各種小玩意兒。
這邊的情形終于引起了其他桌客人的注意。
張老的徒弟、徒孫對安寧有印象,看到他后便遠遠地招了招手,隨后便將所知的有關安寧的信息對同桌之人做了科普。
然后,上網一搜……
我去,這小子在網上那么大的名聲!
有人竊竊私語,有人蠢蠢欲動,但礙于安寧人在主桌,沒人敢去打擾罷了。
安寧這邊終于一一拜見完畢,諸位老人見壽星老依然一副癡癡呆呆的樣子,便好奇的湊了過去。
結果,張老的頭將匣口遮的嚴嚴實實的什么都看不到。
石大慶忍不住伸手拍了下張老,“老哥哥,什么好東西也給我們看看嘛!”
“別急,別急!”
又過了幾分鐘,老人依依不舍的收起放大鏡,呼了一口氣想開口卻不由地愣住,抬手用力揉了揉眼睛。
因為,就在剛剛地瞬間,他發現仙鶴身上的絨羽似乎被他那口氣吹動了。
這怎么可能?
老人嘟起嘴又吹了一口,果然是動的!
老人急忙再度用放大鏡看去,原來仙鶴腹部的絨羽不是鏨刻而成,而是一根根細弱蛛絲地銀絲焊接在鶴體上。
這么多銀絲……好心性!
金銀細工后繼有人了!
老人忍著心中的狂喜,轉頭看向安寧,“小子,用了多久?”
安寧笑道:“整整一年,說起來挺長的,不過都是利用課余時間做的,沒法算!”
安寧說完后見老人心情好,便大著膽子問,“老爺子,我外公不在了,您也對我有隔代授業之恩,您覺著我能出師了嗎?”
老爺子一愣,不由地提高了嗓門,“你還在守這個規矩啊?”
老輩手藝人教徒弟有個規矩,就是沒有拿出令師傅滿意地出師作品前,弟子的作品不得流出門外,更不得用來謀利養家糊口。
安寧能拿出薄胎器,是因為他的玉雕技藝為祖父所傳,祖父不在的情況下他自己可以做主。
這叫重振祖業,算不上違反規矩。
木雕行業就不同,安寧應該是將作品交給他舅公評審,結果被楊克川直接發在了微博上。
金銀細工呢?
雖然他的外公去世了,但自己還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