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慶點了根煙,抽了一口,直奔主題的問道:“那么請問沈導,你的宣發預算是多少?”
“越少越好。”沈秋山道。
黎慶笑了:“那么,沈導想少到什么程度?”
“最好控制在500萬左右。”沈秋山報出自己的心理價位。
“500萬?”黎慶皺了皺眉,500萬聽著不少,但對于一部電影的宣發來說,簡直不值一提,砸出去很可能水花都看不見。
“沈導這部戲的總投資是多少?”黎慶問。
“3000萬。”沈秋山也沒隱瞞,但實際上要比3000萬還少一些,畢竟,秦雅茜的片酬沒算在內。
“才3000萬?”黎慶搓了搓手,3000萬對于一部院線影片來說算是低成本了,不過,如果是3000萬總投資的話,沈秋山要用500萬進行宣發倒是勉強合理,當前的電影行業,好萊塢影片的宣發成本最高,通常是1:1,也就是宣發費用與拍攝總投資基本持平,甚至有些戲的宣發費用還要多于拍攝總投資。
不過,在國內宣發費用一半占到拍攝成本的五分之一~三分之一,最多也不會超過一半。
所以,按照3000萬的總投資計算,五分之一就是600萬,而沈秋山給出的數字是500萬,勉強說的過去。
“沈導,你是知道的,500萬的宣發成本砸出去恐怕很難有你想要的效果。”黎慶搖著頭,悶悶的抽了口煙。
“所以我才找你們新動力啊!”沈秋山輕笑著聳聳肩。
“我們新動力的宣發能力再強,關系再硬,那也是需要錢鋪路的。”黎慶一邊吐著煙圈,一邊說道:“現在知名一些的影評人一篇影評就要小一萬,網站A級頁面的新聞稿一篇十萬起,論壇、影評網水軍這塊少說也要幾十萬、再加上院線廣告,線下活動……五百萬的話,想要全面的鋪開一-波宣傳都很難。”
“那么,黎總認為我這部戲應該拿出多少錢進行宣發?”沈秋山不動聲色的問。
“少說也得800萬。”黎慶道。
“太多了。”沈秋山搖搖頭:“黎總也看見我公司的規模,3000萬的拍攝投資幾乎把公司掏空了,宣發費用預算實在沒有那么多。”
“那就沒辦法了。”黎慶聳聳肩:“要不,沈導你再找其它公司聊聊?”
沈秋山知道黎慶這是策略,輕輕一笑:“如果我想找其它公司就不會透過老韓找黎總了。”
“600萬,這是我能承受的極限了。”沈秋山一臉誠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