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目前我們甲字彘場育有母彘五百余頭,幼彘六千余頭,預計明年三月份可以出欄首批成彘兩千頭!”
甲字號養豬場廠長小心翼翼的介紹道。
云澤微微點了點頭,沒有作出評價。
六千頭生豬的存欄量,這個數字放在武朝能嚇傻一大批人,可放在云澤前世,這數據勉強能掛住中型養豬場的下限。
不過這也沒辦法,沒有后世完善的自動化養殖設施,沒有從幼豬出生就開始的全程防疫防疾措施,盲目擴大養殖規模就是找死的行為。
事實上現在這個規模就讓云澤有種心驚肉跳的感覺,生怕某天一覺醒來收到報告,說養豬場的豬全部嗝屁了。
當然,憑借這樣一個養豬場,是遠不足以支撐清風城消耗的(不僅僅是清風軍,普通百姓也有吃肉的需要),在清風城轄區范圍內,類似的養豬場還有八座,每座平均存欄量在五千頭左右。
除了養豬場,還有養牛場五處,養羊場六處,大型魚塘二十二處。
這些是直屬于農司管轄的,算是“國有企業”。
當然,單靠“國有企業”還是力有未遂,難以支撐日漸龐大的肉類消耗,所以云澤充分動員群眾,借助農村合作社這個平臺,鼓勵農民養豬、養牛、養羊,在豐富肉類供應的同時也算開辟了一條新的致富道路。
視察了一番生豬生產之后,云澤又馬不停蹄的前往下一處地方——紡織工坊!
與直屬于農司的養豬場不同,這里歸百工司管轄,是百工司內部除冶煉工坊外最重要的一個工坊。
甚至從規模上來講,這里比冶煉工坊還要大三分!
秋季收獲,云澤獲得的不僅僅是三百萬石各類糧食,還有整整一百萬石的棉花!
衣食住行,四大生存基礎條件,衣還排在食前,這就很能說明衣的重要性了。
在云澤之前,棉花就已經開始在武朝種植,但種植面積不大,也不怎么成規模。而云澤則毅然決然的開啟了大規模棉花種植的道路,利用農村合作社的威信,在全域范圍內引導農民種植了八十萬畝的棉花!
鑒于種子、化肥等非人力可抗拒因素,清風衛的棉花產量并不高,遠遠無法與現代相比。
但耐不住云澤種植面積廣啊,整整八十萬畝的土地,產出了一百萬石棉花。
在之前,武朝御寒的衣物種類集中在麻、絲綢、絹、皮毛等,后三種價格昂貴,不是一般人用得起的,至于麻布,那玩意的舒適度和保暖性有多坑誰用誰知道。
就因為保暖供不上,在冬天每年凍死的人數都不比餓死的少(很多時候這兩者是分不開的)。
無論是保暖還是舒適性,棉布都遠超麻布。被套中塞上厚厚的棉絮,厚實又暖和的棉被沉沉的壓在身上,這是云澤幼時關于寒冬最溫暖的回憶。
當然,將棉花變成棉布,這是一個技術活,中間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但這并不妨礙云澤全力發展棉紡織業。
紡織廠因為需要借助水力,所以建在轄區內唯一一條大河彌河的河邊,云澤順流而下,很快就抵達了目的地。
與印象中轟隆之聲不絕于耳的工廠不同,這里是另一番場景——接踵摩肩,人聲鼎沸,還基本上都是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