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食者展區后面的路原來是封鎖著的,不知道在建什么東西,現在已經開放了。
劉偉他們沿著路走了一陣,發現后面是一片開闊的湖泊,岸邊附近有大片的蘆葦蕩,沒有什么亭臺水榭,和一般的公園水禽湖相比,看上去更富有自然的氣息。
很多動物園原來的水禽湖,都是弄成傳統園林的形式,設計的時候絲毫沒有考慮動物的環境需求。
最典型的是湖邊的駁岸,直上直下,給動物在陸地和水體活動之間造成障礙,水禽湖周邊也沒有給動物提供棲身之地。
而臨海動物園這邊,駁岸則是便于水禽上下的斜坡。
駁岸的邊緣和湖面上,還分散“漂浮”著一些倒伏的樹干,樹根。
其實是用支撐柱,把樹干和湖底連接了起來,水面上是看不到支撐柱的。
這樣半沉浮的樹根,看上去不但有濕地景觀的氣息,而且給鳥類提供了棲息歇腳之處。
五六只白胸黑背的鳥兒,此時就在湖面中的樹干上停靠著,有一只剛剛飛過來。
這些鳥是夜鷺,分布很廣泛的一種鳥。
并不是動物園引進的,而是附近原來就有的,被這里的自然環境吸引過來。
湖水中間,有一群黃色的鴨子在水里游著,縮著腦袋,看上去扁扁胖胖。
是臨海動物園之前救助的赤麻鴨。
剛開始放歸的時候,還有些赤麻鴨不適應,不習慣下水,只在岸邊活動。
現在野放了一陣后,漸漸都下水玩耍了。
有些赤麻鴨已經開始飛離水禽湖,去動物園附近的山上,探索周圍的環境去了。
不過也沒有一下飛走,晚上還是會飛回來,大集體一起睡覺過夜,等早上飼養員過來投放食物,吃完再飛出去浪。
這個就是軟放歸!
給動物提供一個休憩和存在食物的港灣,讓它們有個漸漸探索和適應野外環境的過程,鍛煉自己的能力,等成長后自然離開。
赤麻鴨在水里結成不同的小群,腳掌撥動,在水面蕩起一圈圈漣漪。
陽光一照,泛起滿湖的碎金。
吳建聰:“嚯,這是北京烤鴨?”
劉偉頓時樂了,別說這鴨子,黃色的羽毛還真有點烤得酥脆的感覺。
邊上暫時沒有介紹的展牌,水禽湖只是把附近道路修好了。
等動物園引進一些水鳥,再去制作相應的展牌。
優美的環境,已經吸引了很多游客過來散步。
行走在岸邊高大的樹木樹蔭下,看著湖水中悠然游泳的水鳥,享受著湖邊的涼意和徐徐微風,當真是愜意無比。
有老人坐在岸邊的長椅上,一邊看著水鳥,一邊聽著收音機。
一些小孩還蹲下去,把手伸出外圍的木柵欄,撥弄水花,想要和赤麻鴨互動一番。
不過這些鴨子都在湖水中游泳,壓根不靠過來。
有志愿者在水邊上看護,如果有游客想往水里扔點面包什么的,就會上前勸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