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他們在水禽湖邊上隨便溜了溜,去動物餐廳吃了個午飯,接著就回去了。
不但看到了大象豐富的行為,還看到了很少露面的黑豹,奔跑跳躍的美麗姿態。
今天的參觀,可以說是盡興而歸。
……
王彥今天也過來,到動物園溜了一圈。
剛好被方野看到了,頓時熱情地邀請他來會客室坐一坐,聊會天。
王彥也爽利地答應了下來。
坐在沙發上,感嘆道:“方園長,你們動物園弄得是真不錯啊!”
不是客套話,而是真心的贊美!
大象館的環境和豐容,固然令人驚嘆,不過他覺得最棒的,是門口的那片農田。
一座城市里有這樣一座動物園,小朋友們從小可以體驗下地種田活動,認識身邊的各種小動物,了解什么是綠色農業,有機農業,和班上的同學去講一些自己下田活動的體驗,長大以后,肯定會對自然有一份親切感,成為尊重自然,愛護動物的人。
潤物細無聲。
還有水禽湖,他也去參觀了一下,敏銳注意到了傾斜的駁岸。
這樣的設計,對于水鳥無疑是很友好的!
不禁想到,這種水禽湖的樣式,星河大學能不能參考一下?
新校區目前還在建教學樓,園林那部分沒動工呢。
如果綠地湖泊,設計得對動物友好一些,吸引各種動物野鳥到來,甚至在大學里面筑巢繁衍,對學生們來說,真是再好不過的自然教育課了。
之前他和方野聊天,討論城市動物,人與動物如何和諧相處。
大面積的保護區固然好,不過地廣人稀的地方才可以搞,人員密集的地區,沒法專門成立保護區給野生動物騰地的話,城鎮也可以成為動物棲息繁衍的一個地方。
把想法一說,方野笑道:“這個不錯啊!前段時間聽呂老師說過這個。”
燕大就是生境百年恢復的一個范例。
現在燕大已經并入北大了,當時燕大面積是100公頃,綠地大概在40公頃。
40公頃的范圍內,有超過200種鳥類,600種植物,11種獸類,在人口密集的范圍內,能有這么多的野生動物和人類共存。
一是人們生態保護的意識,二是當時燕大在修建校園的時候,收集了華北平原范圍內的植物和種子,種在校園里面。
今天綠地的樣貌仍然是原來的,有這樣一個植被的基底,鄉土動物可以繁衍,生物多樣性很好。
說起來鄉土動物,王彥他們最近一段時間,通過紅外相機,走訪詢問等方式對臨海的貉做了一個調查,發現貉的分布還真不少,在30個小區里都發現了貉的蹤跡。
不過居民們對自己身邊的野生動物都不太敏感,很少有注意到的。
有人倒是晚上遛狗的時候發現了貉,狗和貉之間還起了沖突,拍了張照片,不過并不知道是個啥玩意。
現在只是一些偶爾的小摩擦,王彥猜測,再過個五年,貉適應了城市后,可能就會和居民發生普遍的沖突了。
方野道:“這個是我們動物園的職責所在,到時候建個展館,介紹一下貉這種動物,讓市民了解如何與它們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