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長了十年還是小樹,割不了膠,大面積的熱帶亞熱帶植被被破壞。
而適宜橡膠生長的海拔900米下,又是亞洲象喜歡活動的區域。
現在西雙版納最適宜亞洲象生存的棲息地,面積不到5%。
一直到15年的時候,因為種植量過多,原材料的價格飛速下跌,百姓才不再種橡膠了。
不過最近幾年,因為茶葉的價格又漲得厲害,所以又開始砍了樹種茶葉了。
政府在13年后就開始管,不能隨便砍樹。不過百姓也有妙招,把樹皮割掉一圈,或是用有毒的化學物質,等原始的林木“自然”死掉,就可以種上經濟作物了。
種經濟作物是有錢的,保護環境又沒有錢拿。
02年的時候,保護區農民人均收入1306元,而當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6110元。
種莊稼會被大象破壞,種橡膠大象不喜歡吃,還賺錢。
用當地百姓的話說,在城市里用著iPhone手機的人,有什么資格指責自己看電視。
在大象的眼里,不管是野生的芭蕉還是人種的莊稼,都是天生地長,沒有什么屬于誰,只有能吃不能吃的區別。
人類付出汗水,辛苦種植的莊稼,在它們看來也就是能吃的東西而已。
當棲息地適宜生存的植被越來越少,大象自然會更多地選擇去村莊,吃莊稼,而百姓想要保衛自己的財產,沖突自然產生。
林皓看完沖突背后的原因,想說什么又說不出來,最后郁悶地嘆了口氣!
人象沖突的問題還是很復雜的。
要指責那邊的百姓破壞環境,人家可是飽受大象之苦,追求生活的美好有錯嗎?想看電視有錯嗎?
大象去吃莊稼有錯嗎?都種的經濟作物,可不是得去吃莊稼了。
有什么解決方式嗎?
展牌上又講了一個故事。
當地有兩個寨子,一個叫上寨,一個叫波額。
上寨的村民是傳統的傣族村寨,老百姓視大象為吉祥物。
大象到了上寨后,不會受到任何的干擾,輕輕松松地就走田埂路穿過村子。
波額的村民不是少數民族,大象一來人們就很緊張,敲鑼打鼓驅趕大象。大象也害怕,在稻田里亂跑,把田都踩壞了。
并不是因為大象有靈性,知道誰喜歡自己,誰討厭自己。
大象本來有著自己的遷徙通道,只要沒人干擾,就會走自己的路。反而是嚇唬它,造成的損失更大。
人們對待大象的態度,也影響著大象對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