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野道:“當然啦,一個生態系統中還包含著許多不同的食物鏈!
除了青蛙,常見的益農動物還有各種蜘蛛,它們有些在水稻田中結網,捕食稻飛虱、螟蛾這樣的飛蟲,還有些蜘蛛不結網,像是游俠一般在水稻的稻草莖葉上游獵捕食,動作迅猛,讓飛蟲來不及逃跑!
還有蜻蜓,它們是肉食性昆蟲,可以一邊飛行一邊捕食,除了捕捉螟蛾這類害蟲,還是稻田里的滅蚊能手!
不光會飛的蚊子是它們的食物,蚊子在水中的幼蟲‘孑孓’,也逃不了它們的捕食。稻田是蜻蜓非常理想的棲息環境。
現在咱們的稻田里還沒有蜻蜓,不過青蛙已經有了,蜻蜓還會遠嗎?等下一輪播種說不定就會出現哦!”
小朋友們發出了一陣驚嘆的聲音:“哦~”
“我家樓下綠化帶附近有時候能看到蜻蜓!”
“剛才割稻子的時候我看到一只蜘蛛跑走了!”
唐曉欣吐槽道:“真希望蜻蜓多一點啊,最討厭蚊子了!”
她不知道為什么,莫名其妙很受蚊子喜歡!
家里幾個人,每次蚊子都盯著她咬,而且一咬會腫好大個包,好幾天都消不下去。
有一個暑假叮到了嘴巴,嘴腫得跟香腸一樣,本來還和同學約好去玩呢,形象太丟人根本沒法出去了,在家里呆了一個星期,賊難受。
方野道:“稻田的水下世界,同樣有很多生物!
比如說鳑鲏、泥鰍之類的魚類,它們以小型昆蟲,散落到水里的動植物殘體碎屑為食。
它們平時除了要躲避鷺鳥之類的鳥類捕食,還要防備水中兇猛的食肉昆蟲。
像是龍虱這種甲蟲,又叫水鱉,是水中的捕魚好手,游泳速度極快!
這么多的植物和動物,它們在這里吃喝拉撒,生老病死,產生的糞便,凋零掉落的枯葉,動物的殘肢尸體,這些‘垃圾’,稻田里的生態系統自己也可以進行處理。
比如說田螺,可能大家對它們的印象,就是吃海鮮燒烤時候,嗦一口湯汁,用牙簽一挑,又香又辣的一小口肉是吧。”
剛才叫嚷著吃鍋巴的小胖子忍不住吞了下口水,家長們不禁笑了起來!
想起來童年在田里捉水鱉、捉泥鰍、捉田螺的美好回憶。
“田螺平時隱藏在泥水中黑黢黢的毫不起眼,其實是田里的清道夫,處理垃圾辛勤的清潔工!
它們的食物除了稻田中人眼難以看見的浮游藻類,還會食用凋零的落葉,及時清理動物的尸體,避免它們在水中腐爛發臭,影響水質。
在這個過程中,龍虱之類的動物也會參與進來,這些‘垃圾’會變得越來越細小。
接著,肉眼難以看見的細菌、真菌之類的微生物,會完成最后的收尾工作,把有機物還原成無機礦物質,成為植物生長的養分,重新進入循環。”
水稻、水藻、浮萍!
蚊子、飛虱、螟蛾、蜘蛛、蜻蜓!
蝗蟲、青蛙、老鼠、蛇、鷺鳥!
泥鰍、龍虱、田螺、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