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那這橋看起來有些古老了,是解放前還是什么時候修的呢?”葉子期問道。
“可不止這點時間,聽說呀,這雙龍橋是明朝就修建了的。那時候走茶馬古道的馬隊,就要從這里經過,一直往XC那邊去。
對了,我記得以前這旁邊還有一塊石碑,上面有些文字,只是有些模糊了,后來好像用來鋪路了。”
外公一邊說一邊看向旁邊,很快就指向小路中間的一塊大青石,約有兩米長一米五寬,搭建在一個缺口處,多邊緣看石頭足有三四十厘米那么厚。
“這塊大石頭就是修橋的記事碑嗎?”葉子期走上前去仔細地觀看,果然發現大青石上面有些字樣,只不過糊了一些泥土,看得不分明。
但是,葉子期發現在大青石的左下角有幾個比較清晰的字樣,是明永樂十八年,讓他看后大為震動,這不得幾百年了呀。
“各位老鐵,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塊大石頭,其實是這座雙龍橋的記事碑,原本是立在橋頭位置的,后來用來鋪路填這個缺口了。
現在上面有這么多泥土,看不清楚碑文的內容,但是大家看這個位置,應該是落款位置,卻有著比較清晰的文字。
明代永樂元年是1402年,算下來到現在已經618年了,也就是說這座雙龍橋的歷史,已經有六百多年了,太讓人震驚了。”
葉子期內心確實相當震驚,他再次來到雙龍橋上,將鏡頭對準兩個龍頭石雕,并且貨到了它們大大的特寫,特別對準龍嘴里面的大圓球。
“大家看到了嗎?這兩個龍頭石雕,就是六百多年前的能工巧匠們親手雕刻的,最神奇的是龍嘴里面這顆石球,它竟然是可以轉動的。
現在時間已經不早了,我們要回去做午飯了,現在我對龍橋頗感興趣,決定午飯后再來這里看看,同時把石碑上面的文字清理出來,看看記載了一些什么內容。
另外呢,我們L縣還有這么多龍橋,我們幸福村也有幾座,隔我家不遠處就有一座龍燈橋,回去后我得去看看,以前都沒有仔細觀察過,這可是寶貴的龍文化資源呀。”
葉子期與大家約定好下午直播的時間后,就半了直播,開始返回外公家里,不過路上他并沒有停止:“外公,這座雙龍橋有什么故事嗎?”
“我想起來了,小時候聽我爺爺講過,據說這雙龍橋的來歷是兩條龍變成的。
說是吧,以前的時候,雙龍橋這里河水很急,經常會有大風大浪,當地有不少老百姓都掉到河里淹死了。
于是,人們就說這河里的惡龍,專門守在這里吃人的,方圓十里內的百姓都非常害怕,大家向上天祈禱。
有一天,狂風大作,雷電交加,人們躲在家里都能夠聽到這里轟隆隆直響,隱隱約約還有龍吼的聲音。
有一個膽大的青年偷偷跑到附近的山坡上去看,竟然看到一條白龍與一條青龍正在河里打架,掀起的河水有幾丈那么高,天上的雷電和狂風都是它們引來的。
最后,兩條龍同歸于盡,化成橋邊的兩座龍雕,此后這里就一直風平浪靜了,大概就是這么個故事吧。”外公繪聲繪色地講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