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人們對安寧生活的一種渴望吧,卻被編成了美好的故事。”葉子期心中暗暗想著,故鄉有這么多龍橋,是不是可以做一個系列作品呢。
當然,做這個系列作品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宣傳故鄉的文化,龍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一,因為大家都是龍的傳人。
越起越是激動,葉子期覺得這個話題大有可為,不過他對縣內的龍文化資源并不怎么了解,也不知D縣里有多少龍橋。
葉子期立即想到了一個人,段燕梅,她不是在縣文化局上班嗎,應該對縣里的龍文化與龍橋這些資源比較了解,可以找她要一些資料。
“老同學,現在忙不忙?有個事情找你幫忙呢。”葉子期立即給段燕梅發了一個語音。
“快吃午飯了,這會兒已經忙過了。有什么事情你盡管說,別跟我客氣。”僅僅幾秒后,段燕梅就回復他了。
葉子期有些心虛,因為劉小惠聽到段燕梅的聲音轉頭來看了他一眼,臉上還帶著會心的笑意,她一下子就聽出了這個聲音是誰。
“咳,是這樣的,我想找一些我們縣里的龍文化和龍橋方面的資料,不知道你方便不方便?”葉子期直入主題說。
“哦,這些資料我電腦里多得很。我們縣就是中華龍文化之鄉,也是千年G縣之一,在龍文化方面不但有大量的龍橋,還有龍舞、龍雕。
你稍等一下,我馬上發你微信里面。對了,你要研究龍文化嗎?”段燕梅一邊介紹情況一邊問道。
“今天我在外公家河邊釣魚,發現一座雙龍橋,是明代永樂十八年修建的,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所以突然對龍橋感興趣,想做一個系列作品,這不先找你要點資料了解一下情況。”葉子期笑著說。
“嗯,我們縣的龍橋文化在全國都是著名的,屬于明代的龍橋就有四十多座,其中年代就久的就是龍腦橋,明代洪武年間修建的,而且橋上有八座龍雕,全部都保存在非常完整,是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另外目前我們登記了的保存比較完好的龍橋還有一百七八十座,就包括你說的雙龍橋,另外我們縣里有一個龍橋專家張飛云老師,他前后拍攝龍橋已經十多年了,對全縣各條河流上的龍橋非常了解。”段燕梅繼續介紹說。
“原來是這樣,那我更要認真地學習一下了,能不能介紹張飛云老師不認識一下?我想得到他的幫助。”葉子期說。
“好呀,明天周末,張老師正好約了幾個縣攝影家協會的一起去拍龍腦橋,你九點鐘到我們單位樓下來匯合吧。
或者要不你今天晚上就過來,咱們幾個同學聚會一下?”段燕梅爽朗地笑著說。
“明天我準時過來,今天下午嘛,我要看看情況,現在我還在外公家,也不知道回去還趕得及不?”葉子期含糊地答道。
“沒事,你搞得贏就過來吧,來了我們再約,搞不贏就明天見了。”段燕梅連忙說。
“那好,我要是能過來就提前給你打電話。”葉子期松了一口氣。